华为传来好消息:6000亿研发投入终得回报,5G专利申请全球第一
2020年是5G网络开展全面建设的关键一年。近期,三大运营商发布的5G采购计划已涉及50万个基站,以单个基站20万成本计算,投入资本高达千亿。除中国外,韩国是发展5G最快且不计成本的国家,普及率已接近10%。美国、欧洲也在加快步伐,各国间的竞争已狼烟四起。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1日,全球5G标准专利申请数量为21571件。 华为 拥有3147项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 三星 (2795项)、 中兴 (2561项); LG电子 (2300项)、 诺基亚 (2149项)和 爱立信 (1494项)则分列4-6位。来自美国的 高通 和 英特尔 ,仅排在第7和第8位。 夏普 、 NTT Docomo 顺利跻身前十。
除了华为和中兴位居前三外,中国信通院、OPPO、vivo、联想等中国企业也榜上有名。当然申请过程相当漫长,且不能保证一定获得专利。目前华为获得通过的尚不足一半,若按照授权批准量来看的话,只能排到第四。前三则分别是三星、诺基亚和LG。
其实专利技术对于华为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厂商,他们已经获得91份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60万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作为对比,爱立信获得了81份5G商用合同,并为24个正式运行的5G商用网络提供设备;诺基亚、中兴则分别拥有67份、46份。
过去一年,华为遭受了重重考验,但业绩依旧实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达到8588亿元,净利润为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和告誉闹5.6%。今年以来挑战进一步升级,一季度销售收入为1822亿元,同比增长1.4%,相比去年同期的39%同比增幅大幅下滑;净利润率7.3%,同比略有下滑。
虽然增长前景并不乐观,但任正非认为这只是一时之困。他表示,华为未来几年的发展只会比2019年、2020年更好,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哪个地方痛,要在哪个地方医治,相信未来几年会变得更加 健康 。经历了这些教训以袜罩后会总结,像爬坡一样在缓慢爬。
自信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在做支撑。去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317亿元,是净利润的2倍多,占全年销售额的15.3%,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8.5万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九成。虽然局势艰难,但任正非表示,今年研发经费将增长58亿美元,可能超过200亿美元。
中兴 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除了专利申请排名前三外,还在全球获得46份5G商用合同,覆盖中国、欧洲、亚太、中东等市场,与70多家运营商展开深度合作。他们在工业制造、文旅、教育、能源、交通等15个行业发展300多合作伙伴,与超过200家行业领先的产品提供商达成合作。
去年,中兴实现营收907.37亿元,同比增长6.11%;净利润为51.48亿元,同比增长173.71%。亮眼的成绩背后,同样是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用于技术研发上的费用达到125.48亿元,同比增长15.06%,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13.83%。研发团队规模2.83万人,占总人数四成。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7.4万件,已授权专利超过3.4万件。
毫无疑问,5G将引领下一个时代。华为、中兴正是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这个领域拥有了话语权。伴随各国运营商加大5G投资,预计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花费在移动资虚清本支出将高达1.1万亿美元,其中有接近9000亿美元用于5G网络建设。这对于通信企业来说,将是巨大的利好。
是谁发明的自动铅笔?
世界上第一支自动铅笔于1822年在英国发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发明了一种自动铅笔,为了出口,给这种铅笔取名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开始这种新的书写工具并不受到日本国内认可,直到出口订单激增,受到国外认可之外,日本国内的需求才迅速增长。早川公司也凭借自动铅笔的销售得到了扩张。 自动铅笔于1970年代末开始在日本校园普及,并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产,自动铅笔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制成的细笔芯(俗称铅芯),放入笔芯后关上后面的盖子以防止笔芯跌出来。自动铅笔内有弹簧,按压后面的盖子可以使笔芯由前端固定长度伸出,并写出粗细相同的字体。 木制铅笔为了维持书写顺利,需要时常卷削,自动铅笔的出现正顺应了人们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动铅笔,顾名思义,即不用卷削,能自动或半自动出芯的铅笔。 19世纪中期,自动铅笔在欧洲以手工艺品出现。19世纪末期德国开始商品化生产,但铅芯仍需人工削尖,产量有限。1903年日本开始使用机械制造活动铅笔,其结构简单,均为旋转式。40年代美国派克公司首批生产0.9mm旋转式活动铅笔,铅芯无须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制成功0.5mm和0.7mm合成树脂细铅芯,并开发了新型三爪卡头,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三爪卡头。同年日本派罗德自来水笔株式会社首次生产出脉动式细芯活动铅笔。70年代又相继开发了二次揿动式、双卡揿动式和甩打揿动式结构芯活动铅笔。1979年联邦德国法伯·卡斯特铅笔厂首次推出自动出芯式活动铅笔。1980年前后又研制成功了塑料二爪卡头,使自动铅笔在材料和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 [编辑本段]分类 活动铅笔按铅笔直径大小分为粗芯(大于0.9m)和细芯(小于0.9m)活动铅笔。按出芯方式,可分为坠芯式、旋转式、脉动式和自动补偿式,4种活动铅笔。坠芯式靠铅芯重力自动出铅芯。旋转式靠旋转输送铅芯。脉动式(揿动式)靠揿动输送铅芯,结构有一次揿动式,即揿动一次出铅芯。二次揿动式,第一次揿动笔嘴伸出笔杆,第二次揿动铅芯伸出。双卡头揿动式,采用双卡头结构,缩短了卡头和笔嘴端部距离,使活动铅笔内最后剩下的8~15mm的一段残留铅芯,不用揿动可出一支整铅芯将其顶出,即可连续书写。自动补偿式(自动出芯)无须旋转或脉动装置,可自动补偿铅芯,连续书写。 [编辑本段]结构 脉动式机芯结构是活动铅笔普遍采用的基本结构形式,主要由笔杆、尖套、护芯管、卡头、锁紧箍、弹簧等组成(见图脉动式活动铅笔结构示意)。当储芯管受揿动压力(手指压力)作用时,克服弹簧的弹性力向下移动,并使卡头爪片张开,同时铅芯依靠自身的重力,离开在储芯管内的原来位置,在制动元件阻尼圈的控制下沿着护芯管壁移动一定长度。揿动压力释放后,弹簧恢复原位,铅芯被锁紧箍和卡头自动锁紧定位,完成一次脉动出芯过程。依此往复即可连续脉动出芯。 [编辑本段]树脂细铅芯 细芯活动铅笔的专用铅芯,具有挠曲强度高、书写性能好等特点。它主要以合成树脂为铅芯的粘结剂,常用的有聚乙烯醇、沥青、呋喃树脂、聚氯乙烯、ABC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以石墨为铅芯的着色剂;常用溶剂有水、乙醇等;常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酚酯等为增塑剂,用来降低树脂在高温下的流动粘度,改善成型工性能;常以硬脂酸铅为稳定剂,防止树脂老化,抑制氧化过程进行;以液体石蜡、低分子聚乙烯等为润滑剂,改善树脂熔体的流动性能。 树脂细铅芯的制造是在惰性气体(如氩气)保护下或密封条件下,经高温焙烧碳化而形成石墨化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书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