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暴跌80%,对我国来说意味着啥,跟美芯法案有啥关系?
根据财经报道,过去一段时间全国有很多芯片价格跟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比如某款芯片去年的价格是200元,而目前已经跌到20元,跌幅达到90%;再比如意法半导体一款电子控制芯片去年最高峰时期售价达到3500元左右,而目前已经下跌到600元左右,跌幅超过80%。这种降价其实并不是个例,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很多芯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对于芯片价格下跌,其实前段时间我们早就做过预测,我们早就预测芯片会出现下跌,但没想到个别芯片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跌,这确实有点出乎大家的预料。那为什么芯片会暴跌呢?很多人都说可能跟美国芯片法案出台有关系,其实这两者短期内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段时间芯片价格之所以出现暴跌,更多的是一种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反应而已。
首先、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放缓市场对芯片的需求量也在放缓。
前两年在疫情发生之后,很多国家的经济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很多人都预测市场对芯片的需求并不会太大。但是在疫情发生之后,很多国家都推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直接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速都比较快,各个行业对芯片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但是在芯片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芯片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然而进入2022年以来,在高通胀压力之下,全球很多国家都采取加息政策,尤其是欧美的加息幅度比较大,在货币收紧之后经济增速也跟着放缓,比如过去两个季度美国经济环比增速一直在下降。再比如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之一,2022年上半年,中国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影响,经济增速并不太乐观,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只有0.4%,上半年经济增速只有2.5%。在经济增速比较缓慢的背景之下,很多行业对芯片的需求量也开始放缓,我们以手机和电脑行业为例。
一直以来手机和电脑都是芯片的消费大户,但是2022年上半年,我国的手机和电脑消费并不太乐观。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产量7.41台,同比下降2.7%;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12亿台,同比下降5%。在出口数据方面,手机和电脑的下降幅度更大,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手机4.06亿台,同比下降10.9%,出口笔记本电脑8835万台,同比下降17.3%。在手机和电脑等一些电子产品产量和出口量降幅明显的背景之下,芯片价格卖不动而降价很正常。
其次、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目前全球芯片供给处于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
前两年时间因为疫情发生,全球芯片供应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芯片价格也一路涨船高,很多芯片价格都出现了几倍的涨价。但是进入2022年之后,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逐渐恢复,全球的半导体产能也开始出现复苏,对应的芯片的供应量也开始逐渐增加。而去年在芯片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之下,很多芯片厂家都盲目地扩大产能,这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供应量,当市场供应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肯定会导致价格下跌,而且各大厂家的芯片库存量相应的也会有所提升。
根据财经报道,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2350家跟芯片相关的上市制造公司库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70亿美元,库存剩余量和增量都创最近10年新高。从这个库存量来看,这说明目前很多芯片厂家的芯片都卖不出去,所以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很正常。当然对于最近一段时间芯片价格的暴跌,我觉得其实更多的用回落来形容会更合适一些。进入2021年以来,芯片价格就一路不断上涨,很多芯片价格都比平时高出了好几倍,现在这些价格又开始出现好几倍的下跌,其实更多的是恢复到芯片正常的价格罢了。
中国为什么不限制14nm以上的芯
中国不限制360问答14nm以上的芯片进口,是因为中国目前尚未能够自主生产14nm以上的芯片。这样一来,中国无法满足自己的高端芯片需求,只能通过另单包进口来补充。此外,由于进口的芯片技术更先进,也能够推动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快的实现芯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芯片现状怎么样?
2021年6月9日,在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指出我国芯片的现状:中国想要完成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还缺8个中芯国际。简而言之,如今我国需要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才能够满足当下半导体市场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而这意味着目前中国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芯片产问题,有着不小的困难。不过,随着全球芯片荒的不断发酵,给中国芯片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国芯片国产化进程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自从华为芯片产能受限之后,芯片国产化替代就成为我国半导体发展的主旋律。自从2020年7月份,国家正式出手斥资1600亿元在上海建设“东方芯港”项目后,中国半导体行业就不断传来好消息。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8848亿元,为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同时,中芯国际、台积电等国内芯片制作巨头也不断投资进一步提升产能。
虽然目前中国芯片产业较几年前确实存在质的飞跃,但是由于起步时间较晚,我国芯片行业与芯片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太过明显。
2021年6月9日,在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指出我国芯片的现状:中国想要完成芯片的国产化替代,还缺8个中芯国际。简而言之,如今我国需要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才能够满足当下半导体市场日益增长的芯片需求。而这意味着目前中国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芯片产问题,有着不小的困难。
不过,随着全球芯片荒的不断发酵,给中国芯片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国芯片国产化进程也有望进一步加快。
如今中国半导体行业团结一致,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在逐步提升整体产业链水平。可以预见,在全球缺芯危机的当下,中国芯片企业倘若能够把握机会,定能带领中国半导体行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