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着手研究 6G,物联网需求加速下一代移动

2025-02-0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通信技术正不断迭代升级,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变革。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布局,着手研究
6G 技术,以满足物联网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中国在 6G 研究领域早已迈出坚实步伐。早在 2019 年,我国便推动了 6G 研究工作,成立了中国 IMT - 2030(6G)推进组,为 6G
技术的研发奠定了组织基础。2021 年,重磅发布了《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明确了我国 6G
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此后,相关政策和举措不断出台,推动 6G 进入重要发展阶段。2024 年,报道了我国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 6G
试验网,这一成果展示了我国在 6G 技术研发方面的实力和创新能力。同年,18 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
年)》中明确提出了在 6G 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从政策层面为 6G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上海举办的全球 6G 发展大会上,发布了《6G
通感一体化协同感知关键技术》《天地融合网络安全技术》《6G 无线系统架构和功能》等一系列 6G 技术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动了 6G 技术的研究和交流。

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是推动 6G
技术研究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增加,产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在智能城市中,众多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快速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在工业领域,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需要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障工业生产的高效运行。传统的通信技术已难以满足物联网日益增长的需求,6G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

相比 5G,6G 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巨大飞跃。在网络速度方面,6G
的传输速率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下载大型文件(如高清电影、大型软件等)将在瞬间完成。例如,一部几个 GB
大小的超高清电影可能在数秒内就可下载完毕,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满足了物联网设备对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6G
还将使更多的设备能够方便地访问算力资源。无论是偏远地区的小型设备,还是大型企业中的复杂系统,都可以更便捷地连接到强大的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

在 6G 研究和应用方面,我国众多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走在了创新的前列。在 6G 空天网络应用方面,中国电信成功发布了国内首个
IoT NTN 运营级商业试用网络,将直连卫星应用拓展至卫星物联网新领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 6G
卫星方面,搭载中国移动星载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 “‘星核’验证星” 是全球首颗 6G 架构验证星,意味着 6G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的星载网络架构的验证工作正式开启。在 6G 网络安全方面,中国联通发布了《6G
网络安全需求与架构白皮书》,为未来的移动通信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少 IT 厂商也在 6G 技术革命中表现亮眼。中兴发布的全域通感技术验证系统成功实现
30dB 增益,刷新了业界纪录,这一突破意味着未来手机信号将不再受到建筑物阻挡的困扰。中信科移动则在 “分布式精准同步 6G 超大规模 MIMO 技术”
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该技术冲破传统 MIMO 架构限制,将信号传输效率提升了近 10 倍,成果已被 3GPP 标准组织采纳,成为全球 6G
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未来,6G
与物联网的融合将催生更多新业态。在终端设备方面,例如在医疗行业,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实现患者的实时健康监测,医生可以远程获取数据进行诊断,催生出远程医疗监测服务新业态;在交通物流行业,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车辆、货物的实时跟踪和智能调度,催生出智能物流新业态。在软件方面,将有更多适用于沉浸式业务的内容出现,如沉浸式游戏、沉浸式教育内容等,从而催生相关的新业态。在通信感知业务方面,在
6G 时代,数字化社会转型为通信感知业务带来发展机遇,无人机探测、智慧交通等场景需求强烈。例如在智慧交通中,利用 6G
通信感知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车辆状态等的精准感知,从而催生智慧交通管理新业态,如智能路况预警、自动驾驶协同等服务。

中国着手研究 6G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物联网的需求加速了下一代移动技术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在 6G
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未来,随着 6G 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将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迈进。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