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2025-04-18

大家好,本期Time Series Studio将带大家走进“Deployment”部署模块。

“Emulation”模块探索完成后,此时您可能已经找到了最佳模型。

现在切换到“Deployment”模块。部署的目的是生成优化的算法库和示例项目,并将其加载到边缘设备上。

重要提示:eIQ Time Series Studio生成的库仅授权用于恩智浦设备。它必须仅在恩智浦产品上实现和部署。

部署部分是流程的最后一步。本期介绍在目标设备上为您自己的项目生成和部署库的步骤。

注意:部署需要公共网络支持,因为特定CPU、目标模型、目标IDE的目标库需要从云服务器动态生成。

功能布局

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https://ic.work/) 技术资料 第1张

Time Series Studio目前主要功能:

支持多种编译器(IDE)

支持Arm Cortex M编译标志

基于云的算法库集成

快速启动示例项目(MCUXpresso)

清晰的分步说明,帮助用户生成自己的库

支持的编译器:

Time Series Studio 支持广泛使用的GCC、Arm编译器、IAR编译器和 CodeWarrior,并支持Arm Cortex M系列, Cortex A系列,NXP DSC内核。

GCC (MCUXpresso)

Arm Compiler (Keil MDK)

IAR Compiler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https://ic.work/) 技术资料 第2张

支持的编译标志:

float-abi: 指定使用哪种浮点ABI.(hard/soft), 默认值为hard

fshort-wchar: 设置wchar_t的大小,默认值是-fno-short-wchar

fshort-enums: 帮助编译器将枚举类型的大小设置为可以容纳所有枚举值的最小数据类型。默认值是-fno-short-enums

部署流程

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https://ic.work/) 技术资料 第3张

按照以下步骤生成用户的时间序列库并将其部署到设备上:

步骤1:选择目标模型,该模型在仿真过程中经过验证具有最佳质量。模型列表显示的是通过切换器训练或仿真过的模型;

步骤2:选择要部署到目标板的CPUcore(该内核在项目设置中已选择);

步骤3:点击切换按键,选择“生成库或项目”。NXP只支持MCUXpresso项目;

步骤4:选择用于开发的编译器。DSC内核使用“CodeWarrior”;

步骤5:为要部署的特定编译器选择最佳编译标志。请查看说明;

步骤6:点击“GENERATE”按钮, 请求云端生成目标算法库或整个项目;

步骤7:生成完成后,将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下载zip包,您可以解压压缩库以获取目标文件;

步骤8: 将库链接到您自己的项目,或直接在MCUXpresso IDE中导入生成的项目。编译项目并将其烧录到目标芯片中。

算法lib

Time Series Studio Library(libtss)是面向边缘设备的算法库,时序云服务器根据具体的硬件和编译器信息动态生成嵌入式C代码并进行交叉编译.

生成的算法库的文件树如下图所示:

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https://ic.work/) 技术资料 第4张

algorithm.dat:包含算法详细信息的加密文件。恩智浦云服务器可以解析并生成源代码

libtss.a:核心算法库,开发者使用它进行算法集成(若选择Arm Compiler或CodeWarrior,则生成的库为 tss.lib)

LICENSE.txt:恩智浦在线代码托管软件许可协议

metadata.json:生成算法的元描述文件。该文件包含编译器类型、任务类型、输入数据集和平台信息等关键信息。该文件还包含最小内存大小作为参考

TimeSeries.h:libtss.a的API头文件,开发者使用它进行算法集成

示例代码:

恩智浦 eIQ Time Series Studio 工具使用攻略(七) (https://ic.work/) 技术资料 第5张

示例为“Hello World”代码,用于演示算法库在不同任务中的使用。

用户工程创建告一段落,让我们期待下一次见面并共同体验Time Series Studio中实用工具的奇趣妙用!

NXP

恩智浦致力于打造安全的连接和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为智慧生活保驾护航。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