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安全、智能的汽车:一文读懂TI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的汽车方案

2025-04-21

(文 / 吴子鹏)在 2025 年这一关键时间节点,“更安全、更智能的汽车” 已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鲜明趋势,也是汽车产业从 “机械制造” 迈向 “数据驱动” 转型的核心标志。而芯片作为实现安全、智能汽车的重要基石,其技术创新与应用对汽车产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在 2025 electronica China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德州仪器(TI)集中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汽车、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能源基础设施和边缘 AI 领域的创新成果。其中,为推动汽车系统的未来发展,德州仪器重点展出了多款极具创新价值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旨在助力汽车行业提升智能驾驶水平与安全性。

重塑安全、智能的汽车:一文读懂TI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的汽车方案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赵向源表示:“汽车领域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进程不断加速,既推动了行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德州仪器凭借在汽车领域数十年的深厚经验积累,通过创新技术,致力于实现更安全、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汽车系统。目前,我们拥有超过 7,000 种车规级产品,并且在持续加快新产品的研发与推进速度,全方位覆盖汽车电子系统的各个领域,以迅速响应市场趋势和需求。”​

重塑安全、智能的汽车:一文读懂TI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的汽车方案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赵向源


当前,汽车产业不仅积累了众多创新成果,还呈现出显著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正逐步成为智能汽车的标准配置,通过高级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减少人为失误,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软件定义车辆(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标志着汽车从 “硬件主导” 向 “软件驱动” 的范式转变,借助区域架构可进一步实现软件定义车辆的愿景。此外,48V 区域架构、沉浸式座舱系统、混合动力、电动和动力总成系统等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德州仪器展示的芯片和方案,无疑是汽车行业实现高效创新并顺应这些趋势的有力支撑。​

测量距离延长 30% 的激光雷达驱动器​

激光雷达(LiDAR)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在环境感知、决策规划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机构 Yole Group 发布的《2025 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显示,受益于中国市场对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广泛应用,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迎来快速发展。2024 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达到 6.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8%。

在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德州仪器重磅推出 LMH13000 集成式激光雷达驱动器,该产品具备多项领先性能:​

·提升决策能力:通过将测量距离延长 30%,显著提升实时决策能力,能够实现更快、更精确的物体检测,支持 800ps 的高速上升和下降时间,输出峰值电流可达 5A;​

·高度集成设计:与分立式解决方案相比,LMH13000 集成了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和晶体管 - 晶体管 - 逻辑(TTL)控制信号,无需大型电容器或其他外部电路;​

·增强可靠性:LMH13000 可实现高精确度测量,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其光学峰值功率控制变化仅为 2%,而分立式解决方案的变化则高达 30%。

赵向源指出,高度集成的 LMH13000 可使系统成本平均降低 30%,同时将解决方案的尺寸缩小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这使得设计工程师能够在更多车型和区域灵活安装结构紧凑、成本合理的激光雷达模块。

与 LMH13000 配套的评估模块(EVM)为 LMH13000RQEEVM,用于评估采用 13 引脚 WQFN-HR(HotRod™)封装的 LMH13000。该 EVM 旨在快速、简便地展示放大器的功能与实用性,可通过板载连接器随时与电源、信号源和测试仪表连接。此 EVM 已配置为可轻松连接常见的 50Ω 实验室设备(位于输入 / 输出端),配备为电源提供的香蕉连接器和跳线(用于轻松禁用、启用或配置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优化的布局设计还能减少寄生效应,从而实现输出电流的快速上升和下降时间。

启动时间短于 3ms 的 BAW 汽车时钟

体声波(BAW)时钟作为车载互联系统的核心组件,如同心脏般按照精确的定时节奏运作,确保车辆各个子系统实现同步。如今,汽车各系统的需求已从单纯的 “时间同步” 向 “系统协同” 转变。例如,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激光雷达(LiDAR)、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需要在极短的时间精度内完成数据对齐。

BAW 是一种谐振器技术,它利用压电式传导生成千兆赫频率和高 Q 值谐振,能够直接集成到包含其他集成电路的标准塑料封装中。相较于石英钟难以满足长期可靠性、抗振动和定时要求的问题,BAW 时钟可提供超低抖动,具备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保障车辆更安全地运行,实现更纯净的数据通信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在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德州仪器着重解读了基于 BAW 的时钟为可靠的 ADAS 和 IVI 系统带来的优势。赵向源介绍,在可靠性方面,基于 BAW 的时钟可靠性比基于石英的时钟高出 100 倍,系统准时故障率仅为 0.3,远低于基于石英时钟的 30%,能够帮助 OEM 满足可达 ASIL-D 等级的 ASIL 合规性要求;在性能方面,BAW 时钟采用具有 SSC 和压摆率控制且符合 CISPR 25 5 类标准的器件,最大限度降低对 EMI 的担忧,在 PCIe® Gen 6 下具备超低抖动性能,抖动值低至 34.5fs;在启动时间方面,BAW 时钟启动时间短于 3ms,而石英钟通常启动时间小于 6ms,因此 BAW 时钟可实现快速系统启动,支持重要安全功能、传感器功能和车辆总体控制;此外,德州仪器的 BAW 时钟支持任何 ADAS 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各类处理架构需求,能够用一个时钟同时驱动多个负载。​

得益于德州仪器的 BAW 技术,新型 CDC6C-Q1 振荡器和 LMK3H0102-Q1 及 LMK3C0105-Q1 时钟发生器的可靠性比传统石英时钟提高了 100 倍,其增强的时钟精度和在恶劣条件下的恢复能力,为下一代车辆子系统实现更安全的运行、更简洁的数据通信和更高的数据处理速度提供了保障。

德州仪器还为 CDC6C-Q1 和 LMK3H0102-Q1 提供了评估模块。其中,CDC6EVM 提供了完整的评估平台,用于评估 CDC6C 低功耗 LVCMOS BAW 振荡器系列的时钟性能和灵活性,可作为合规性测试、性能评估和初始系统原型设计的灵活时钟源。板载边缘安装的 SMA 端口用于访问 CDC6C 的可配置时钟输出,方便器件通过市售同轴电缆、适配器或平衡 - 非平衡变压器(不包含)与测试设备和参考板连接。

LMK3H0102 评估模块提供了完整的时钟平台,可对 LMK3H0102 具有 BAW(体声波)集成式振荡器的时钟发生器的时钟性能、引脚配置、软件配置和特性进行评估。

前置和角置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在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赵向源还重点推荐了前置和角置毫米波雷达传感器 ——AWR2944P。

AWR2944P 是 AWR2944 产品系列的 “性能” 扩展版本,具备增强的射频和计算性能,能够满足 NCAP 和自动驾驶的相关要求。作为一款单芯片毫米波传感器,AWR2944P 由可在 76GHz 至 81GHz 频段工作的 FMCW 收发器、雷达数据处理元件和车载网络外围设备组成。该产品采用 TI 的低功耗 45nm RFCMOS 工艺制造,并运用自有方案,有效增强了射频和计算性能,从而在小型封装中以超低 BOM 数量实现出色的集成度,是汽车领域低功耗、自监测、超精确雷达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

赵向源表示,与 AWR2944 相比,AWR2944P 实现了更高的信噪比、更强的计算能力、更大的内存容量,并集成了 AI 硬件加速器。AWR2944P 通过扩大检测范围、提高角度精确度、支持更复杂的处理算法在芯片上运行等方式,显著提升车辆安全性。

AWR2944PEVM 是适用于 AWR2944P 毫米波传感器件的评估板,可直接连接到 DCA1000 EVM。该 EVM 套件包含为片上 C66x DSP、ARM® Cortex®-R5F 控制器和硬件加速器(HWA 2.1)开发软件所需的全部组件,还配备了用于编程和调试的板载仿真功能,以及用于快速集成简单用户界面的板载按钮和 LED。

除了上述产品和评估模块,在 2025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德州仪器面向汽车应用还带来了众多其他方案。例如,采用德州仪器 AM62A SoC 的恒润汽车电子内后视镜,作为一款集成化终端产品,融合了流媒体显示、驾驶员监控和乘员监测等多项功能,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基于 Arm®、德州仪器新一代 C7x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音频 DSP 系统,能够提供卓越的音频体验。该系统采用 1L 调制技术,在每个通道仅使用一半数量电感器的条件下,仍可实现 D 类性能。

赵向源总结道:“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能够让汽车设计更加智能、更加安全。从更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到更智能的电动和动力总成系统,德州仪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重塑更智能、更安全的车辆设计。”​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