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电价+绿电直购,上海打造智算中心储能新模式

2025-04-22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近期,上海市在推动智算云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智算中心高耗能、电力需求波动大等问题,明确提出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用足用好分时电价政策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能源管理优化降低智算中心运行成本,保障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根据《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推进智算中心用能管理系统升级,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新型储能,通过调节用能行为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政策强调加强市内外绿电资源对接,提升绿电消费比例,并鼓励智算云企业接入市级智算调度平台,综合降低用网用算成本。

据了解,智算中心单机柜功率较传统数据中心提升5-8倍,2025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占比预计达6%,且需24小时不间断运行,电价成本占运营支出的30%-50%。而上海本地能源供应以外来电为主,夏季最高用电负荷超4000万千瓦,极端天气下电力缺口可达377万千瓦,需通过储能调节电力峰谷差。

因此,将建立智算云企业与长三角新能源基地(如江苏海上风电、安徽光伏)的直购电通道,通过绿电交易平台采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目标到2027年智算中心绿电消费比例显著提升。

同时在浦东、临港等算力集聚区,推动风光发电+储能+智算中心一体化项目,例如临港新片区规划建设零碳算力园区,通过储能系统平衡风光间歇性,实现100%绿电供应。

在成本上,以5MW/10MWh储能项目为例,按上海夏季峰谷价差(约0.8元/度)计算,年运行300天可实现收益约1440万元,投资回收期可缩短至5-8年。叠加绿电溢价后,综合收益将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明确要求加快研发低精度计算单元的国产智算芯片,推动模型+系统+芯片协同发展,目标实现国产芯片在智算中心占比超50%。

同时在安全高效的储能装备上,可以采用高压级PCS,主要由沈鼓集团、哈电汽轮机等企业研发,支持兆瓦级功率变换,效率达95%以上,适配高海拔、高温等极端环境,降低智算中心储能系统占地面积30%。

产业上来看,如GPU的海光信息、AI芯片企业如华为昇腾等将受益于国产化替代加速,储能系统集成商,如特斯拉Megapack、宁德时代等企业或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英维克、佳力图等液冷设备厂商也有望获得增量订单。

并且政策将推动储能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产业链发展。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布局上海储能市场,而本地科研机构(如中科院理化所)在液态空气储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可为智算中心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小结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智算云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新型储能应用规模达80万千瓦以上。随着分时电价机制的深化和储能技术的迭代,比如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智算中心的能源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为全国算力网络建设提供样本城市。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