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2025-04-22

2025年4月15日至16日,ADI(亚德诺半导体)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展示了其在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电源管理和仪器仪表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展会现场,ADI中国区多位市场技术专家向电子发烧友网等媒体,详细介绍了多款突破性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展现了ADI在推动工业4.0和汽车智能化转型、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工业自动化:智能传感与运动控制革新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ADI重点展示了其单芯片角度和多圈编码器位置传感器ADMT4000。这款产品集成了角度检测与无源多圈记忆功能,最高支持46圈(0°至16,560°)的角度记录,精度达±0.25°。ADI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现场演示了该产品在断电后仍能准确保持位置信息的独特性能,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关节设计中断电后需要重新校准的痛点。

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图1:ADI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在现场耐心讲解其传感器产品与技术

"传统方案下机器人断电后无法识别电机位置,需要重新判断手臂位置后才能重启,"蔡振宇解释道,"而ADI的方案可以实现断电状态下利用主控单元对位置信号进行记忆,电机重新驱动后手臂可以直接从静止位置复位。"该产品内部采用两个呈90度正交排列的磁传感器,分别记录圈数和角度,通过电磁效应实现掉电状态下的数据保持。

此外,ADI还展示了其压力变送器集成芯片及工厂校准系统。MAX40109集成AFE芯片将PGA模块及信号调理电路集成于单芯片,可直接输出I2C或SPI数字信号。配套的工厂校准系统支持批量校准,单个机箱可同时校准384个通道,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蔡振宇特别指出,芯片内置的MTP存储器支持温度补偿数据存储,实现了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环境参数修正。

在运动控制方面,ADI的TMCM-1290步进电机驱动控制模块采用了StealthChop2技术实现静音控制,并通过通过八点轨迹规划实现正弦波曲线控制确保运动平稳。现场演示的工业送料系统展示了该产品在液体试管搬运中的稳定表现。同时展出的MAX22216电磁阀驱动控制器集成四个半桥驱动,可控制四个低电流电压电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ADI Trinamic (原TRINAMIC Motion Control品牌) 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将算法集成于芯片,显著降低了使用门槛,"蔡振宇表示,"我们计划进一步推出高度集成化产品,将前端功率模块、预驱动模块以及后端驱动算法整合至单芯片,专为小型关节电机设计。"

汽车电子与人形机器人:GMSL视觉方案和无线BMS展示

今年人形机器人快速成长,这条赛道也成为芯片技术头部企业今年都在跟进的赛道。作为一个头部芯片技术厂商,ADI也同样在现场展示了很多的方案。不过,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独立划分,看起来是在其汽车电子板块之下。

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图2:ADI中国区汽车业务市场经理张远涛介绍了基于GMSL(千兆多媒体串行链路)技术

ADI中国区汽车业务市场经理张远涛重点介绍了基于GMSL(千兆多媒体串行链路)的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加串/解串技术实现高速视频信号的远距离稳定传输,目前已形成3Gbps/6Gbps/12Gbps的完整速率梯度的传输速率。现场展示的机器人视觉模块通过三对双目摄像头和三个鱼眼摄像头模拟实现了环视视觉效果,生成的"点云图"为机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深度信息。这种不同于摄像头图像传感器采集的视频数据,能够让机器人在边缘端完成快速计算和决策。

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https://ic.work/) 推荐 第3张

"GMSL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新能源汽车,"张远涛表示,"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配备了大量的显示屏与周围的摄像头,而这些摄像头和显示屏之间的数据传输,都要通过GMSL产品来完成。"他同时指出,不同像素水平的摄像头需要匹配不同代际的GMSL产品,高端车型往往需要使用GMSL3来支持更高带宽的图像传输。

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创新是ADI的无线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2.4G私有网络实现无线传输,最高支持24通道配置,覆盖新能源领域全场景需求。张远涛强调,无线方案不仅相较传统有线方案节省90%通信线束,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电池包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安全性。"ADI致力于为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从电池包的生产、存储、到装配到回收阶段,无线方案均可提供全程支持。" 虽然现在无线BMS在汽车领域快速部署,但未来在储能和机器人上,也极有可能应用到。

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https://ic.work/) 推荐 第4张

ADI还展示了其全车以太网化的关键技术E²B总线(见上图)。该产品基于10BASE-T1S协议,将外设相关的总线协议硬件集成到芯片中,可省去远端外设的MCU,实现软硬件深度解耦。现场演示中,E²B产品通过TSN(Time-Sensitive Networking,即时间敏感网络)技术实现了两个雨刮器、两个汽车LED尾灯等装置的精确同步控制,展现了其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中的优势。

"全车以太网化将推动软件高度集中化,"张远涛解释道,"这会导致两大变革:产业链价值链向OEM倾斜,以及OEM厂商可通过软件定义汽车功能,实现影响圈核心的转移。"

电源与仪器仪表:安全与精密的完美结合

在电源方案展区,ADI中国区电源业务高级市场经理黄庆义介绍了基于LT8440电源调节器的以太网APL温度变送器。该产品专为石油、化工等易爆危险环境设计,通过动态检测输入电压(<18.5V时限制650mW,≥18.5V时限制35mA),精确限制电流和功率(最大不超过650毫瓦)满足本质安全要求。黄庆义现场演示了LT8440在不同输入电压下对功率的动态限制功能,展示了其在9V电压时限制41毫安电流,15V时自动降低电流限制的智能调节能力。

ADI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25:创新技术赋能工业与汽车智能化转型 (https://ic.work/) 推荐 第5张

图3:ADI中国区电源业务高级市场经理黄庆义在现场介绍基于LT8440电源调节器的以太网APL温度变送器

"LT8440是ADI专门为最需要保证本质安全的A类现场设备所设计的产品,"黄庆义表示,"它可以通过三个LT8440的级联与系统的两个可技术性故障的测试,兼容APL的标准,满足本质安全的要求。"

仪器仪表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姜海涛则展示了多款高性能测试测量解决方案。8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采用ADL5960模拟前端芯片,支持10MHz到20GHz频段,将多个分立器件功能集成到单颗芯片中;高性能精密阻抗测量模块ADMX2001扫频激励频率可达10MHz,测试精度达0.05%,体积却比传统台式仪表小巧得多。

"我们正在推进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姜海涛表示,"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共同开发出理想的产品形态,无论是4口版本、台式设备,还是板卡形式,都可以灵活定制。"ADI还展示了超低失真信号源模块和数字控制高压SMU(源测量单元),后者可输出±100V和±1A的电压电流,分辨率高达0.9pA。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DI最新推出的7位半精度数字万用表方案,配合ADI业界领先的基准电压源,采用24位分辨率、2兆采样率的AD4630-24 SARADC。"这一解决方案可以作为高精度DMM设计的参考,有助于客户加快产品研发周期,提升整体开发效率,"姜海涛总结道。

结语:创新驱动未来

通过此次展会,ADI全面展示了其在工业与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布局。从智能传感、精密运动控制到汽车视觉系统、无线电池管理,再到工业安全电源和高精度测试测量,ADI的创新解决方案正在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持。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ADI不仅提供高性能芯片,还构建了包含校准系统、算法库和开发工具在内的完整生态系统,并通过灵活的商业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这种"芯片+系统+服务"的综合能力,使ADI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

随着工业4.0和汽车智能化浪潮的持续推进,ADI凭借其在模拟、混合信号和数字处理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助力客户应对技术挑战,加速创新落地。未来,ADI有望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推动整个电子产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