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助力汽标委LIN收发器芯片标准制定,推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28

云端会师,众高手角逐首届中国汽车芯片应用创新拉力赛桂冠

云端会师,众高手角逐首届中国汽车芯片应用创新拉力赛桂冠

近日,“芯耀亦城·首届中国汽车芯片应用创新拉力赛”(以下简称创新拉力赛)决赛顺利举行,汽车芯片的创新团队共聚云端,在激烈的竞争中角逐创新拉力赛的桂冠。

共聚云端,创新拉力赛拉响决战号角

今年,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调研并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册含手册》,有力支撑汽车半导体的供需对接工作。本届创新拉力赛的举办,将进一步加强两大行业沟通对接,帮助汽车产业探索国产汽车芯片的创新应用场景,加快汽车产业熟悉和应用国产汽车芯片,助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纳芯微助力汽标委LIN收发器芯片标准制定,推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创新拉力赛承办单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出席并主持了本届决赛。原诚寅表示,本次创新拉力赛是面向全球的汽车芯片应用设计创意实践活动,为优秀国产汽车芯片和优秀设计团队提供能力展示的舞台,也为促进国产汽车芯片创新应用提供宝贵的交流契机。

在经过百余只参赛团队的激烈角逐后,近40位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委员会筛选出了进入决赛的队伍,于12月4-5日两天举行了线上项目路演,角逐创新拉力赛的桂冠。

互赢互通,助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汽车芯片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期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举办以创新应用为抓手的中国汽车芯片应用创新拉力赛,全力助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拉力赛承办方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表示,本届创新拉力赛备基作为构建汽车芯片技术创新生态圈的重要抓手,是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一次有益探索,整合各类优势资源,调动高校院所、各类企业、创新团队的积极性,采用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建立多元跨界的合作体系,推动建设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将我国建设成为汽车芯片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

作为拉力赛的协办单位,碳中和行业领军企业集兆嘉、数字媒体与新科技创新投资集团阳光七星投资、物联网芯片头部企业伏羲智慧、大数据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北斗伏羲、全栈无人驾驶技术及智能运营平台服务商畅行智能,为拉力赛提供全方位资源对接和创新生态建设服务,旨在推动汽车芯片产业构筑完备生态,加速建立汽车芯片智能产业集群,助推汽车芯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本届创新拉力州滚笑赛的支持单位,兆易创新、紫光芯能、北京君正、华大电子、黑芝麻智能、北京神经元、经纬恒润、中科院微电子所为创新团队提供了技术和芯片支持,并与评审专家委员会共同遴选出决赛的创新团队优胜者。

构筑生态,赋能汽车芯片产业增效提速

众所周知,汽车芯片不同于消费电子芯片,虽然不需要最先进的制程,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要求比消费电子芯片更高,在环境适应能力、极端温度、湿度、电磁干扰、寿命等方面的可靠性和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性要求更高,行业壁垒高企,上下游融合创新成为国产汽车芯片行业的必由之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甜春担任中国汽车芯片应用创新拉力赛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本届创新拉力赛主办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特组建专业的汽车、芯片行业的评审专家委员会,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评审专家团将挑选创造力兼顾实用性的创新应用解决方案,为汽车芯片行业选拔优秀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教授同为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他认为,本届创新拉力赛将从汽车芯片创新场景、方案设计、开发费用和交付成果等多个维度,竞争本届创新拉力赛的优胜者,并希望国内优秀的芯片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优化,携手上下游企业为国产汽车芯片应用提供更好的配套环境,以创新使能全面激发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潜力。

未来,汽车企业与芯片企业将共同围绕汽车芯片标准制定与更新、汽车芯片设计研发与测试评价、汽车芯片流片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和跨界合作,加速落地创新应用场景,构建汽车芯片创新体系,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行稳致远。

 

 

863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1、努力瞄准高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五”863计划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实现从重点跟踪到突出跨越的战略性转变。要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培育高技术产业生长点。“十五”期间,国家对863计划的投入强度加大,也使我们有可能对一些需要较大投入的方向,给以关注。
  “十五”期间和以前计划的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设立了以重大产品、装备或工程为核心的重大专项,到目前为止,已经安排了29个重大专项,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重大基础软件,电动汽车,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大型燃气轮机,7000米水下载人潜器,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与示范工程等。这些重大专项,或者对中国高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或者对中国未来高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对重大产品、装备或工程的集成性创新,逐步实现我国高技术从跟踪到跨越的转变。863计划每年的经费占政府投入研究开发经费的比例还不到10%,但是863计划在全国科技界包括高技术产业界,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关键就是能够集中一些经费,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攻克一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课题。
  “十五”期间特别关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在课题申报开始,就要求对专利等情况进行查新,在课题立项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的目标和相关协议,并拨出专项经费对申报国内外专利进行补助。截止到2003年底,“十五”在研课题共申请专利4500余项,是前15年的2倍以上,其中发明专利占申请专利总数的78%。这一点引起我们日益高度的关注,最近在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世界经济发展论坛,评判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就是发明和申请多少专利。863计划自“九五”后期以来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和申报专利问题。设立重大专项和注重知识产权,是“十五”863计划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2. 发挥企业优势,推动产业化工作
  与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其他国家计划不同,高技术发展的周期非常短,形成产业的周期也非常短,如果在高技术计划中完全不关心后面产业化的问题,许多项目实际产生的效用将很低。因此,在计划管理上:
  第一,加大企业参与的比例,进一步探索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方式。从“九五”开始就进行探索,如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十五”期间,我们进一步要求了企业参与的比例,在大多数重大项目中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研究方式,如集成电路重大装备,高性能计算机、电动汽车、大型燃气轮机、新一代移动通信、渤海湾海上石油开发等。在主题项目中也明确要求面向应用类的研究课题必须由企业参与。在“十五”前期安排的课题中,企业牵头承担课题占课题总数的20%以上,承担的课题经费占经费总数的35%左右。
  第二,与有综合能力的,有实力的地方政府合作,既加大了投入力度,又为产业化做了准备。如集成电路重大装备和电动汽车,北京市与上海市都有很大的投入。我们还通过设立863计划产业化引导项目和绵阳、东北三省、浙江的863计划项目展示与对接活动,863计划产业化促进中心试点工作,促进了社会力量的投入和地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在管理方式上,坚持不断探索和完善专家管理机制
  第一,设立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实行专家分层管理。领域专家委主要负责领域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和对计划执行的咨询、监督、评价,主题专家组则重点负责主题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
  第二,加强计划的监督与公开。在加强监督方面,成立了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对863计划全程工作进行监督,注重发挥其在重大课题检查、专家换届等工作中的作用;同时着手建立专家信用记录。在加强公开方面,建立专家库,对新上课题实行网上评审;从今年开始,对非保密类的立项课题采取网上公告方式,公开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以及课题经费等相关信息;着手建设并完善863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