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产对于工厂有什么作用和好处?
智能生产对于工厂有什么作用和好处?作用模判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好处有以下几点:一是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实施智能制造推动企业从生产方式到管控模式的变革,使衡者企业实现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二是产业链有效协作与整合。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在装备制造行业的应用,推动产业链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无缝合作,为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打下基础。
三是新型生产服务型制造。实施智能制造促进企业从生产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的转变,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旦拦改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不断催生远程运维、智能云服务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四是协同开发和云制造。实现信息共享,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各产业链环节实施协同创新,推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
张宝林演讲稿
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在2013中国汽车论坛上作专题演讲
备受全球瞩目的2013中国汽车论坛于4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主题为“新增长形势下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国际化”。论坛全面探讨当前汽车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和国内外各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应邀在论坛上作题为“长安汽车集团发展战略及零部件产业布局”专题演讲。
张宝林客观分析了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增速的平衡化。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超过20%,产销跃居全球第一。当前,由高速增长期进入稳定增长期,各大企业进入拼实力、比耐力的阶段。
二是竞争的国际化。自2002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便成为跨国汽车企业及零部件巨头角逐的焦点,成为吸引投资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3年已占据全球总投资的50%以上。
三是产品的蓝海化。随着汽车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和竞争的多元化,每个车企都努力向蓝海迈进。跨界车的不断涌现,使很多原有对汽车分类的标准已不适用。长安逸动、CS35、CX20、欧诺、欧力威以其蓝海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销量持续上涨。
四是技术的智能化。近五年来,汽车领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
成本占比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占比能达到20%~40%,有些甚至达到50%。未来,自动控制车辆足够智能感应周围环境,并能够安全有效地在交通中进行导航,最终将实现人们从车内生活到车外生活的完美转型。
五是用户的专家化。未来的汽车消费者将非常明智、要求更多,且更具挑剔性,对汽车各方面了解得更加透彻、专业。中国汽车保有量已占到了世界的1/10,汽车的普及促进了人们对汽车认识和了解大幅提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交流变的方便、快捷、准确、迅速,让每一个用户都可在短期内成为“汽车专家”。
张宝林指出长安汽车未来的战略思考。未来,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共同发展之路。公司确立了发展的愿景和目标以及行动方略。愿景,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目标:3个200万辆。自主乘用车200万辆,自主商用车200万辆,合资品牌200万辆。自主创新行动为“3+1”战略行动,“3”即自主研发、自主管理、自主品牌。“1”即打造一流的零部件体系。
张宝林强调,长安汽车将强力推进实现愿景目标的具体举措。
一是自主研发。
不断进行科技投入。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自主创新领域,“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60亿元。“十二五”时期将投入257亿元用于自主创新,包含研发能力、乘用车、微车、轻型车及发动机技术。
提升试验验证能力。已建立涵盖碰撞安全、NVH、底盘、电器等14个领域的国际化、高标准试验室,掌握国际公认292项核心技术中的272项,掌握了除风洞试验外所有的试验验证能力。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垫江综合试验场,预计今年6月建成,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国际一流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放眼全球,为我所用”的人才观,通过“内培外引”,致力于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已打造出一支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2万人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将突破3万人。
二是自主管理。围绕“效率倍增、价值创造”,推进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专业化、细致化建设。通过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三是打造自主品牌。长安汽车品牌价值346.3亿元,位居行业第九。公司将持续完善品牌DNA,通过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富有创造性和人性化的产品,成为全球消费者的首选品牌之一。同时公司将努力坚持把长安汽车打造成为中国第一自主品牌。
四是打造世界一流的零部件体系。长安汽车的自主创新需要一流的零部件体系进行支撑,我们具有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实力,零部件水平也要与之匹配。为此,长安结合“愿景2020”战略规划,建立了自身的零部件发展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发展一批、规模一批、引入一批最具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带动和支撑自主创新的发展,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