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2023-07-14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庆袜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尘差嫌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3张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4张

2、新能源汽车派手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5张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6张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7张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8张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9张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电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0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1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2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3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4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5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6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7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8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19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0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1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2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3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4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5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6张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AGV/AMR供应商及竞争格局分析 (https://ic.work/) 推荐 第27张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

1、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油面员掉计问缺获音皇竞争格局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看,国内市场液冷板行业厂商主要可分为三类:①以温控零配件业务延伸的热管理头部企业(三善刘张武爱配农此花智控、银轮股份等);②基于技术互通性进来自行业务拓展的厂商(纳百川等);③跨界企业(科创新源等)。

从细分市场来看,蛇形液冷管应用于配套圆柱形动力电池,液冷板氏衫应用于配套方形电池。目前360问答,国内市场液冷管主要生产厂商为新富科技,若未来国内更多新能源汽车厂商采用圆柱形电池技术路线,国内将发展出更多从事液冷管研发及生产的企业。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2019 年-202娘走应犯探身究送德权0 年,国内液冷板市场大部分由传统汽车热管理集成商换高背刑夫千执界类段着三花智控、纳百川及银轮股份所占据,三大厂商国内市场累计市占率单年均超米易乙害据开停材地过80%。2021 年开始,以新富科技、科创新源克么主终进裂包、飞荣达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逐渐切入国内液冷板领域市场且渗透率逐步提升。

2、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概况处他次让渐耐国得海括地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旨在调整电池温度,减小电池包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异,使得动苏龙改质读力电池保持在适宜工作的温度范围,从而确保充放电性能、办专布待体无级护增孔电池安全性及寿命,降低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过热导致自燃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按照冷却媒介不同主要庆记首深可分为风冷、液冷和直冷三类,其中液冷是动力电池冷却的主流技术,其冷却速度快、比热容大、换热系数高,在换热能力、换争济啊硫需区热一致性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液冷系统零部件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电池冷却器、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电池阀、液冷管、液冷板等,其中液冷管、液冷板通过冷却液在液流中循环流动传递走多余热量从而实现冷却功能,是液冷系统的关键部件。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朝着高能量密度和高续航的方向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对温度的监测和控制需求日益提升。为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未来液冷管、液冷板将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提升这早记只技术要求和质量品质,在工氧然挥黄仅个蛋茶好业木艺难度提升的同时,单车价值量及使用量有望获得结察和视历较大提升。此外,伴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放量,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下游特定品类和型号有望实现生产的规模效应,产业链增长潜力较大。

3、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液冷管、液冷板是通过金属管材、板材(通常为铜铝等导热金属)构成的封闭触把腔体将发热器件的热量间接传递给封闭在循环管路参适中的冷却液体,通过冷却液体将热量带走的一种冷却形式。由于该种冷却方式会极大程度影响动力电池整体的安全、重量、工作稳定性等方面,因此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散热效果要求高。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热量,热量过高不仅影响电池工作效率,同时会产生一定安全风险,因此,轮够别另开企的关生供学液冷管、液冷板对散热功率要求较高,需要能够及时导出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避免过量温升的发生;

第二,密封可靠性要求高。道路车辆环境工作复杂,存在振动、冲击、高低温交变等多种环境,同时,液冷板、液冷管设计寿命均需覆盖整车使用寿命;动力电池电压动辄几百伏,若液冷板、液冷管密封出现问题以致内部冷却液泄露,会导致电池短路,温度积累到一定程物漏度就会发生自燃;

第三,散热设计精准度要求高。因新能源汽车车型不同,其使用的电池外形、排列组合方式不同,需要对不同电池包的液冷管、液冷板的冷却液流道进行精细化设计,使得冷却液可以均匀冷却电池温度,避免电池包内不同位置温差过大;

第四,轻量化要求较高。为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液冷管、液冷板使用的材质质量较轻,厚度较薄,材料的轻薄化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加工难度;

此外,液冷管、液冷板出厂前应进行相关试验并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包括外观质量、性能、水质性能、环境适应性、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测试和验证。因此液冷管、液冷板供应商需掌握核心研发及工艺技术并在产品性能上不断创歼蚂腔新。

精密合金线材行业生产工艺和核心设备虽然比较成熟,但在轧制及热处理工艺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技术壁垒。新进入企业短期内难以在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会导致产品技术指标相对成熟企业较差,在产品利润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单纯依靠价格竞争难以立足。

(2)客户认证壁垒

整车厂在对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通常,行业内企业进入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首先需要通过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汽车协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获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成为候选零部件供应商。其次,企业还需接受整车厂全方位严格审核,通过采购管理、生产工艺、物流管控、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安全环保和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进一步评审后,才能成为其合格供应商。最后,合格供应商还需配合整车厂进行产品的开发,在经历开发设计、工艺调试、样品试制和检验、整车试验等多个环节后,才可以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4、相关风险

(1)市场竞争的风险

液冷管、液冷板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相关产业技术发展不断进步,市场培育不断成熟,未来会有更多企业涌入该行业,加剧行业竞争。现有领先企业如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产品技术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市场份额提升,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2)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风险

液冷管、液冷板等行业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政策波动将对现有领先企业的业务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投资规模大,国家出台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加销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续航里程不断提高,规模效应得到逐步体现,新能源汽车价格开始下降,行业已经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退坡。

5、行业重点企业

(1)法雷奥

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主要销向欧洲、北美等区域。旗下热系统产品齐全,包括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热泵、HVAC 单元等)、动力总成热管理(冷却模块、散热风扇等)、电池冷却系统(Chiller、液冷板等)。

(2)科创新源

成立于 2008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依托领先的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平台,一直专注于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应用的研发与制造。2021 年度,科创新源以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将业务拓展至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用液冷板、消费电子和传统家电散热器件等,其全资子公司瑞泰克已成为宁德时代吹胀式液冷板供应商。

(3)纳百川

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10 月,自成立开始便专注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售后市场。2011 年开始启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纳百川已为上汽大众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提供产品服务,于国内液冷板领域市占率排名前列。

(4)三花智控

成立于 1994 年 9 月,2005 年 6 月在深圳主板(原中小板)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制冷控制元器件、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三花智控液冷板业务在杭州、绍兴等地设置产线,并在 2022 年 4 月发布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在欧洲开展水冷板产品及相关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5)银轮股份

成立于 1999 年 3 月,2007 年 4 月在深圳主板(原中小板)上市,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银轮股份电池热管理产品主要包括液冷板及电池冷却器总成,液冷板产品已与宁德时代、威马汽车等建立订单合作关系。

(6)新富科技

公司主要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液冷管、液冷板及精密合金线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至今,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电池热管理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新能源汽车液冷管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综合分析汽车行业的竞争状况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汽车消费刚性需求依旧存在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变化,我国汽车出现了一些增长幅度的起伏,但目前并没有看到对汽车消费的需求有减弱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乘用车消费仍会处于平 稳上升阶段。加之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处于100辆/千人左右的水平,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此外在国家鼓励消费,国民人均收入保持平稳上升的同时,一二线城市 升级换购需求进一步提升,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逐步释放,继续促进未来的乘用车市场发展。
  (2)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的延续性,会继续对2015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产生影响。
  2.商用车市场
  (1)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商用车进入微增长状态
  商用车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大,除了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下滑外,公路货运及客运量也呈现下降趋势,造成市场需求的疲软,因此在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在整体经济发展平稳和没有较大的行业政策影响下,商用车预计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处于微增长状态。
  (2)排放升级对轻型货车的影响减弱
  轻型货车升级国四排放标准,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购车成本和使用维修成本,成本上升抑制了对轻型货车的需求。预计会继续影响2015年轻型货车销量,但相比2014年有所减弱。
  (3)城镇化进程对商用车的促进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城市公交及公路客运能保持在稳定的需求水平,促进了客车的增长。
  此外2014年制定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涉及到的城市物流建设目标,对商用车的增长也会起到积极影响。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