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哪几种?
1、“构建创新共同体”助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腾飞
今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蔽困上丝绸之路,构建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其中“构建创新共同体”的提法引起中国和东盟国家各界人士强烈共鸣。
博览会突出创新合作,新设置 “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和南向通道展示区,首次在“魅力之城”展厅设置“主题国岛”。
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5G网络应用……本届东博会专门设置先进技术展区,吸引中国和东盟国家170多家企业、机构带来430多个参展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
在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许多中国企业将棚虚自己最前沿的创新产品进行了展示,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鲁东亮说:“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数字经济方兴未艾,为中国和东盟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在东博会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说。
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起步顺利,以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合作互利为基本内容,逐步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东盟信息枢纽,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菲律宾打拉省省长苏姗·雅普说:“现在我们与中国在跨境电商等诸多方面有合作项目,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受到年轻人追捧。希望以后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有更多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是另一大亮点。在博览会先进技术展区,中国中车展示的多种动车、地铁样品吸引很多人观看。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李谏说,目前公司不仅向东盟国家输出技术,还在当地采购材料、就地制造并输出服务。
3、东博会“朋友圈”越来越大
15载耕耘,15年收获。统计显示,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从2004年的10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148亿美元。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15年来,东博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魅力之城、主题国、特邀合作伙伴……一个个稳定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越南连续多年参加东博会,展位的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今年越南设立的展位数达250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
“这充分体现了越南企业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期待与各国加强能源、农业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深入合作。”越南副总理王庭惠说。
扩展资料: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关键点
1、在差异化中谋求发展
海西空间布局既然已经明确,显然今后海西发展的重点任务应该是严格科学地按照三大功能区划分和“一带、五轴、九区”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海峡西岸区位、资源环境与人文、对台以及特区等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千帆竞发、方兴未艾之势,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已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刚起步几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们应发挥海西的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海西实际,勇于开拓创新,避免走弯路。很重要的宏和念一个方面就是要在差异化中寻求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同质化。相反, 发展的思路应该是从各个功能区、各个发展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现实发展基础出发,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让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优势叠加、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这种情况下, 确实需要从区域一体化这个更高层面上加以协调。
比如平潭可重点发挥对台地缘相近的优势, 集中力量建设大的“三通”客运码头,而在大型集装箱运输方面则可利用江阴港现有的航运设施;与此同时,江阴港的三通客运业务则可以委托平潭方面去完成。
总之,实施差异化战略,促进各地区错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至关重要。
2、在竞争之中寻求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拥有自身的规律。一个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形成, 往往与该区域拥有相同或相近或互补的地理形态、生态功能、经济流向、文化习俗等密切相关。只要是真正搞市场经济, 各类生产要素就会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由流动, 实现优化配置。
也因此在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各级政府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努力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束缚,做好统筹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促进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充分涌动和优化配置。在竞争中的合作十分重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排斥竞争。竞争是活力之源。但我们要倡导有序竞争、良性竞争,反对无序竞争、恶性竞争。
比如海西的9个集中发展区: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温州沿海、粤东沿海等,相互之间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能快则快,无疑相互之间会有很激烈的竞争。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
比如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谁引进高端适用人才多,谁就发展。但与此同时,人才的竞争并不排斥人才合作。9个发展区之间应积极鼓励人才流动、人才合作,而不是互挖墙脚。唯有如此, 才更有利于各发展区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
3、在共赢中构建长效机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区域内不同功能区、不同发展区间的共赢。只有共赢,“一体化”才能持续。这就需要在合作共赢的思想指导下,构建区域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中西部集中发展区和生态保护生态发展区三大功能区之间,以及“一带五轴九区”之间就有一个山海协作、生产与生态等之间合作共赢的问题。
这就要求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在投资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实现有效对接,而且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更要实现有效对接。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设区市就必须制订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行动纲领,不能有的地方严格执法,有的地方放松管理、甚至睁一眼闭一眼搞地方保护。
又比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产区与销区之间也要实现政策对接和标准对接,并建立共同应对危机的应急机制。
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海西东部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区可以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地方财税收入,而海西中西部集中发展区与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了保护青山绿水,工业发展受限制,地方财税收入严重不足。
因此三大功能区之间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我省在主要江河流域与生态林补偿机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补偿金额偏低、补偿随意性强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相关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
总之,要根据海西规划与要求,在跨省层次上尽快设立相应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协调发展机构,领导建立并完善海西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关键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方城投如何把握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新
搬运一下合来自作过的中大咨询公司的360问答观点,他们城投咨询这一块在国内算是一流水平。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生而即为秉承城市投资建设法她川传龙沉天使命,地方城投在城市空间开发建设方面经验丰富,地方错县但益月但末吗敌军资源协调、城市资产运营也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过去“代政府融资建设、依赖配套土地开发反哺”的老套路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新产业的要求。
地方城投需要做好“促进地方城市发展、与政府和企业做好一门生意、服务社会民生需求”三篇文章;对于已进场者,应重点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大规模、汇集优质数据资源,并加快商业修济变席变现;对于摩拳擦掌的观望者,则更应重点思考如何找准自己定位,获得一张入场券,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有朋友知道中国的移动政务元年是哪年?
中国的移动政务元年是2005年。移动政务又称移动电子政务。伴随着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的发展,通信与计算在掌端融合,为移动政府应用提供了全新机遇。东西方的重量级移动政务应用在2005年涌现、学术研究共同体也在这一年形成并引起各方关注,东西呼应同步推进了移动政务的研究与实践,也开启了电子政府(eGovernment)向移动政府(mGovernment)、流畅政府(Fluid Government亦译为流体政府)、智慧政府(Smart Government)、政府2.0(Government 2.0)的演进。
2005年,《城市管理与科技》第3期刊发了国内第一篇系统介绍移动政务的文章《移动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英国游牧项目及其启示》,将移动政务归纳为“基于无线电的双向无线电通讯或广播;基于蜂窝电话的移动语音及信息、数据服务;基于平板、掌上电脑及蓝牙、RFID、GPS等移动设备;基于无线局域网等网络”四类移动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并强调“实施移动政务项目和其他电子政务项目一样,首先应该关注的是组织战略目标和机构变革,其次是信息流整合,最后才是技术问题。地方政府应超越过分关注互联网门户的传统电子政务模式,高度重视移动技术给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英国游牧项目由英国副首相办公室支持,旨在推动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支持移动工作。
中国北京的移动政务探索与英国游牧项目遥相呼应并引起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广泛关注。2005年,基于“城管通”移动政务应用的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在中国北京全面启动并投入运行,该系统正是对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试点探索的推广应用,被视为移动政务在城市管理中的经典应用。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试点正是在确立城市管理精细化目标和组织变革基础上,基于移动技术的应用,综合集成信息技术进行业务再造,创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取得成功,被称为城市管理巡查监察数字化的开创性探索,引领了国内移动政务的应用探索,推动了各类警务通、XX通等各行各业的移动应用实践,并为基于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拓展的政府2.0创新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住建部在2005年还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5年5月在美国举办的微软全球移动应用开发合作伙伴大会上,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称赞北京市东城区创新的网格化移动政务应用是一项"世界级案例。2005年7月在英国举办的首届欧洲移动政务研讨会则将其评价为移动政府 、流畅政府(Fluid Government)的典型实践。
2005年北京东城城管监督员胡同里巡查
2005年北京应用的城管通移动智能终端
2005年7月,首届欧洲移动政务研讨会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参加了会议并就各国的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英国的游牧项目(Project Nomad)和中国北京的网格化城市管理移动政务实践(Transcending e-Government: a Case of Mobile Government in Beijing,该文不仅是国际上最早介绍中国移动政务应用PAPER,也是国际上第一篇介绍中国网格化城市管理实践的PAPER)成为本次研讨会的两大热点,这也是国际学术界组织召开的首次移动政务学术研讨会,移动政务学术研究共同体逐步形成,移动政务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5年,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在北京大学成立,“致力于推动移动通讯、移动计算技术、以及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并在接下来几年里召开了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有力推动了移动政务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以及东西方移动政务研究与实践的交流互鉴。移动政务实验室次年发表的《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一文,梳理总结了移动政务国内外实践,为移动政务的全面推进发展指明了方向。
更多请参考:
《移动政务元年:城管通开启中国移动政务新纪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0698ed0100lv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