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23年度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目录。其中,半导体领域的重点项目亮点纷呈,涵盖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创建工程、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国电科在山西建立的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晋城经济开发区内的星心半导体封装项目及智芯半导体封装与测试项目、海纳半导体硅单晶生产基地工程,以及华芯晶图年产720万片蓝宝石平片生产线项目等。
根据山西二建集团的通报,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区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园区建设于2022年6月正式启动。此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为90亿人民币,并规划总面积约为360英亩。
一期项目总投资额约为十亿人民币,总面积约为二零万两千四百七十一平方米,工程范围涵盖了拉晶车间、切割打磨车间、研发大厦、宿舍区、一百十千伏变电站、动力中心以及仓库等设施。工业厂房区域占地约十七万平方米,其余为三万平方米的非生产辅助建筑。
该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全面满足每月四十万片拉晶及三十万片切割打磨需求,实现年产能匹配。预计投产后,年总产值将达到三十余亿元人民币,并吸引行业巨头进驻,共同构筑起半导体硅片材料的制造基地。
根据山西省商务厅网站的最新公告,该投资项目总资金需求为175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占地300亩。启动阶段将投入8000万元,用于构建包括实验室、测试中心、长晶房以及办公区域在内的设施,总计约2000平方米的建设规模。项目的目标是实现月度生产碳化硅功率芯片5000片的能力。
该投资项目的团队阵容极为强大,由一批享誉全球的半导体技术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拥有超过250项专利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制造、芯片设计到集成电路和系统级封装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一团队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位于国际领先地位,不仅确保了项目的先进性,也为项目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西日报的报道中,山西省被冠以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美誉,具体指的是中国电科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该项目的建设历程极为高效,一期工程自2019年4月启动,至同年9月实现主体封顶,紧接着在当年12月开始设备搬迁安装工作,并于2020年2月顺利投产,从规划到运营仅历时短短十个月的时间。
该基地的一期项目达产后,产能显著提升,能够年产18万片N型碳化硅单晶芯片与5万片高纯半绝缘型碳化硅单晶芯片。此成就不仅标志着高纯度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量产成功,而且其生产的粉料纯度和晶体良品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展示了山西省在碳化硅材料产业领域的卓越实力和技术领先地位。
根据山西省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的官方网站通报,于2022年七月,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其位于阳曲工业园区的战略性位置,正式启动了其半导体硅单晶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双方在推动区域产业现代化进程及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项目总投资额达到了五亿四千六百万人民币,项目占地规模约为八千六百五十点三亩地,总建筑面积估计有八万九千七百分平方米。该计划旨在利用海纳公司的先进科技,引进一百二十台单晶制造设备,旨在建立一个年产能达到七千五百吨的六英寸半导体硅基片生产基地,并将同步进行涵盖从八到十二英寸的半导体级硅基片生产技术的研发工作。
作为一位精心策划项目的专家,我以高度精细和优雅的语言与您沟通。
项目蓝图涵盖了从先进单晶厂房到现代化综合楼、温馨宿舍区的建设,还包括了严谨的安全管理设施,如大宗气体罐区、废水处理站、化学品库以及确保水循环和电力供应的地下水池水泵房与动力配套系统。这组成了一个高效运作的生态体系。
该项目的建设周期预计为18个月,从蓝图变为现实。待其完全投入运营后的一年内,这座宏伟建筑群将步入全速运转阶段,实现年产能近10亿元的瞩目成就。
此项目不仅体现了对效率与可持续性的承诺,更汇聚了创新、精益管理和资源优化的精髓,将助力所在行业迈入新的里程碑。
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二零二一年九月,系隶属于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麾下的全资子公司,该子企业由成立于二零零二年九月的浙江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全权投资设立。而浙江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则追溯其源头可至一九七零年成立的浙江大学半导体厂。
浙江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在硅单晶体生长技术、硅材料瑕疵分析、硅片切割与研磨工艺、硅晶圆抛光技术以及硅片质量检测等核心环节,深耕细作并持续创新,已然发展成为一家囊括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全链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我国半导体器件用硅单晶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专注于提供从3英寸至8英寸的半导体级硅单晶锭、研磨片及抛光片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分立器件、敏感元件和传感器、LED灯以及节能灯具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以其卓越性能与可靠性,助力推动电子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