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达82.86亿美元,中国厂商加速布局

2023-03-22

在2022年度全球车用微控制器单元市场总额攀升至82.86亿美元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两年内展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中国市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到了惊人的646万辆,较前一年度增长了89.5%,这一增速凸显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更令人瞩目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渗透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从2021年的14.3%跃升至25.6%,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规模扩张,而且影响力日益增强,在推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及供需市场的紧俏态势,全球用于车载微控制器单元的需求显著攀升,2022年市场规模已达到82.86亿美元,较前一年度增长11.4%。展望未来,预计至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与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全球车用MCU市场将再创新高,规模预估为86.46亿美元,相较于2022年的水平提升4.35%。

全球车用MCU市场规模达82.86亿美元,中国厂商加速布局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2017~2023年全球车用MCU规模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智能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对微控制器单元在数据处理能力及整体性能层面的需求日益增强。为满足这一需求,业界领导者如恩智浦、瑞萨电子和英飞凌等企业正不遗余力地进行技术创新与优化升级。

一方面,通过推进先进制程技术的采用以提升MCU的集成度与效率;另一方面,致力于探索及应用新型存储解决方案来突破传统存储单元在性能上的瓶颈。这些举措旨在全面增强车用MCU的功能性、稳定性和能效比,以确保在高度复杂的自动化驾驶系统及其他关键领域中的可靠运行,从而推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革新。

在当前时期,对于网站编辑而言,分析与预测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带来的影响成为关键任务之一。近期观察到,随着智能科技的持续渗透,新能源车辆的功能日益丰富多元,复杂度显著增强,这种演进正在对微控制单元的需求产生深远的影响。其需求的增长态势愈发明显。

从长远视角出发,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变革,传统分散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始向集约化的中心化架构转型。这一转变不仅要求MCU性能得到提升以适应整合多个功能的网域控制站,同时亦带来了对MCU用量调整的新挑战——即通过集成化减少物理组件的数量,进而优化系统效率和成本。

综上所述,无论是短期的趋势加速还是长期的战略方向变化,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对于更高级、更高效、更具适应性的微控制单元的需求。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对供应链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三年间,中国的车用微控制器产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得益于两大关键因素。首先,全球范围内对于汽车产量的需求激增,特别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国的地位,为本地制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一趋势驱动下,众多中国企业把握住了进入高技术壁垒的车规级MCU市场的机会,纷纷推出了专门针对车辆应用的微控制器产品。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共有16家本土企业成功地开发并发布了符合车规级标准的MCU,并且已有部分型号通过了严格的认证流程,开始正式投入量产并服务于汽车制造领域。这一系列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上的进步,同时也凸显出本地企业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

总之,中国的车规级MCU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提升和壮大阶段,通过抓住市场机遇、加速技术创新以及实现产品质量认证,这些本土企业正在逐步扩大其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的影响力。

由于受到国内自主替代策略的驱动,中国汽车制造商对于本土半导体企业接纳程度日益提升,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其中本土品牌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这一背景下,为车规级微控制器生产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机遇,甚至出现了车企直接投资于本地MCU企业的案例。

近年来,中国的微控制器单元产业在车规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壮大,已然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展望未来若干年,基于本土化替代策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扩张的需求驱动,预期该领域的中国国产MCU产品将实现更进一步的成长和普及。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