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今年珠海航展咱们能卖多少军火生意?1亿美元有么?为什么不把航展改名为珠海防务展呢?
首先介绍一下第九届珠海航展的成交情况:航展期间举行的峰会论坛、新闻发布会、项目签约仪式、新产品推介会、市场预测报告会、学术交流研讨会等达63场,各国及地区的参展商之间签订了30个项目价值约118亿美元的各种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02架各种型号的飞机,来自国内外228家新闻媒体、2100多名记者莅临航展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里面仅仅说了118亿美元的各种合同,但具体包含多少军品和民品是没有详细说清的,因为军火贸易很多都是桌面下的功夫,不会大摇大摆地放上来,航展这个环境更多地是用来展示,提供一个亮丽的地方让有意向的单位和国家看个够。
另外,有些场外军事贸易不一定计入航展的成交额中,比如最近我们购买俄罗斯苏-35“超侧卫”战斗机就是航展外的交易。但是国人了解这种新式苏霍伊战斗机,最直观的就是航展的飞行表演,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航展提供的是一个展示国家军事技术发展的舞台。
至于兄弟说的“什么武器都拿出来卖钱”这个就不可能,因为某些武器涉及国家机密,一旦外售就有可能泄密,另外一些武器,比如3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核生化武器以及相关材料,是国际公法规定禁止销售的,所以不能说啥都拿出来卖。但是武器属性为防卫性的则可以销售,比如防空导弹、战斗机、驱逐舰等,进攻性武器限制比较大,特别是极易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左右。
本届航展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展示的陆地装甲兵器,绝大部分是在国内竞孙搭争中落败,转而在出口市场上寻求突破的项目,这个做法其实不帆凯念鲜见。而且我国的陆地武器在世界市场范围内也很吃香,亚非拉美人民都爱用。兵器工业集团大规模的参展也为珠海航展试水防务展提供了一个机会,从世界军事变革的角度来看,陆海空等军种之间的界限已经日趋模糊,所以单一性质的军事展览往后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航空航天展发展为防务展,既符合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同时为国内军工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减轻国内市场依赖起到很强烈的促进作用。但是珠海航展转型防务展,更多的难题在于现有场地的不足、与周边香港、北京等地已有防务展存在一定重复,以及国内军品尚未丰富等,与世界其余航展、防务展相比,珠海航展参展规模还不算大,专业性还有待提高,珠海市配套设施及军事文化尚不完善,美欧对华武器禁运等因素,都是制约珠海航展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态困忽视之地方。
以“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来举例一高一低的身份发明创造的事例
1.广州农民张斗三在珠海介绍他发明的陆空两用车。几年前,张斗三曾在自家的天台上制造出一架名为“斗强三号”的飞机,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在2002年的第四届珠海航展上,他向人们展示了扑转翼飞机,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次他又将自己发明的陆空两用车带到了今年的珠海航展上。
2.爱迪生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