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20201年下半年推QD面板高端电视 LGD调整员工作息应对LCD面板需求激增

2023-06-22

在中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大陆地区的制造商正逐步提升其市场影响力与竞争力。根据群智咨询的分析报告,自2020年起,中国大陆面板厂的产能占比已经突破了50%,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攀升至接近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厂商的份额急剧下滑,已然降至20%以内,并且有进一步缩减至仅剩约5%的趋势。至于来自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生产者,其市场地位相对稳定,份额大致维持在30%左右,显示出该区域厂商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稳固位置。

于2017年12月,京东方在合肥成功投产了其G10.5代TFT-LCD生产线,并顺利向市场交付产品;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TCL华星的G10.5产线亦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自此,中国跃升为全球范围内具备G10.5产线运营能力的两家企业之一,与海外竞争对手在大尺寸面板市场竞争激烈。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及提升产品良率,不仅增强了市场对于大尺寸面板的供应能力,尤其显著提升了65英寸和75英寸等高端面板的产出量。

根据Omdia发布的数据,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角逐中,京东方继续稳固其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之王的地位,以惊人的28%市场份额和高达21%的出货面积份额傲视群雄。紧随其后的则是群创光电,占据了15%的出货面积份额,而TCL华星则分别以13%的出货面积份额位列其后,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中位于第五位,但在出货面积方面却跃居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TCL华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得益于其T6生产线产能的扩张,尤其是增加了液晶电视面板的产量,以及预计于年底即将投产的T7 10.5代产线将进入量产阶段,未来可期。随着这两座高效率产线的全面运行,华星光电有望迅速成长为与京东方相匹敌的强大竞争对手,共同塑造着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崭新格局。

韩国业界巨头正筹划撤出液晶生产领域,大尺寸产品出货规模明显萎缩,已非市场五大主力。

目前,三星电子与LG电子对液晶面板的需求愈发倚重中国的供应商,其中以京东方和TCL华星尤为突出。为加强供应链合作,三星显示投资了TCL华星的10.5代线面板厂,同时,TCL华星也对三星显示位于苏州的8.5代线工厂进行了注资。

在2023年8月28日的重要公告中,TCL科技披露了其战略举措的核心内容:TCL华星将以10.8亿美元的价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股权收购行动。此次收购的对象包括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份以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的全部100%股权。

为了进一步加深与TCL华星的合作关系,三星显示将以其持有的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的对价,即7.39亿美元,向TCL华星进行增资。这一操作将使三星显示在TCL华星中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2.33%,成功坐拥其第二大股东之位。

David Hsieh指出,在TCL科技集团的鼎力支持下,TCL华星正逐步挑战京东方长期以来在液晶电视面板产能领域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京东方也在考虑与中电熊猫的液晶厂进行合并,旨在构筑一道屏障,以防止TCL华星通过收购中电熊猫的液晶厂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产能规模。

此番动态不仅预示了TCL科技集团与三星显示之间深度合作的可能性,也彰显出行业整合与竞争的新趋势,以及在全球显示器市场上重新洗牌的重要信号。

根据趋势带的数据显示,大尺寸OLED的技术路径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是相对成熟且已实现量产的WOLED路线;其次是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采用印刷技术的OLED路径;最后是当前仍处于研发探索中的QD-OLED技术途径。具体来看,LGD公司掌握了四条生产线,全部采用蒸镀方法制造OLED屏幕;三星显示则配置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基于蒸镀工艺,另一条则是印刷方式生产的OLED屏;京东方则拥有一条蒸镀产线进行大尺寸OLED的生产;而TCL华星目前规划了三条专注于以印刷技术为主的OLED生产设施。

三星显示与LGD已彻底转型至OLED面板领域,其中三星显示主攻量子点QD-OLED技术,巩固其行业领头羊地位。据最新消息,预计于2021年首季,三星显示将启动QD-OLED面板的试产线,并计划在次季度实现规模化量产,目标产能定位于每月产出3万片。

三星、LG电子和TCL在全球电视终端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扮演着关键角色。David Hsieh指出,以数量为指标,每年约有500万台的QLED电视由三星生产与销售;与此同时,LG Display则追求将年产量提升至等效规模的500万片WOLED电视面板。

在各大显示器制造商的支持下,三星的QLED电视展现出卓越性能,而LG Display正积极拓展其WOLED电视面板客户基础,以确保长期稳定增长。TCL作为全球液晶电视制造领域的前三甲企业之一,也对市场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由于液晶电视售价相对低廉,2020年上半年,WOLED电视的零售表现不佳,这一现象限制了LGD在WOLED电视面板产能上的扩张潜力与长期规划。

追溯至显示屏行业的核心——面板市场,我们目睹了各大领军企业在竞争中的激烈角逐,这不仅激发了创新的热情,同时也催生了合作的可能性。举一例而言,京东方正致力于WOLED蒸镀工艺的研发。据Omdia的分析,LGD与京东方之间可能达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通过技术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行业内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生态,也预示着未来显示屏领域中可能涌现的合作新机遇和技术创新。

在大尺寸印刷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高新技术赛道上,TCL华星与京东方两大行业巨头均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布局。特别地,TCL华星已与日本JOLED公司紧密合作,深入探讨和开发印刷OLED技术的前沿创新。

据最新消息透露,TCL华星计划投入巨资460亿元人民币,旨在建设全球首座8.5代喷墨打印式OLED生产线,此举不仅展示了其在该领域内的坚定决心与前瞻视野,同时也将为产业带来全新的生产效能和效率提升。

展望未来,TCL华星与京东方寄望于加速推进喷墨打印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的创新,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大尺寸OLED面板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与中国科学院欧阳钟灿院士的观点相呼应,预计这项技术将于两到三年内实现量产,双方在中国和韩国市场上处于并驾齐驱之势。

在大尺寸OLED技术的未来蓝图中,WOLED、QD-OLED以及打印式OLED之间的竞争格局日益凸显,呈现出鲜明的发展趋势。

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竞争格局已然成为业界的关注核心,各大企业纷纷在Mini LED、Micro LED、卷曲式喷墨有机发光二极管与透明显示等领域精心布局,以期引领未来显示领域的创新浪潮。

以Mini LED技术为标志,近期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关注度激增。于八月初,TCL紧随行业步伐,推出了搭载Mini LED背光的电视机款,同时,TCL华星与京东方两大巨头宣布,计划在本年度下半年启动玻璃基Mini LED的大规模量产。而全球科技巨擘三星则提前布局,预计在来年推出自家的Mini LED电视产品,并已规划生产数量达两百万台的目标。展望未来一年,Mini LED技术将引发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与市场争夺。

根据群智咨询电视面板研究领域的专家观点指出,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内双领军企业的局面形成后,能够促使生产能力实现集约化发展,并赋予市场供应端更高效的调控能力以及更大程度上的变异性。

这一格局的确立预示着面板生产商将拥有更加灵活的产能分配策略,以响应市场的多样需求。然而,值得关切的是,在LCD电视市场中长期盈利性问题逐渐凸显,这表明当前的商业模式可能面临着挑战与不确定性。

据此分析,可以预见的是,面板厂商在未来的布局策略中将会优先发展那些具有更强盈利能力的产品线,以此来应对持续性的市场压力与竞争态势。

为了确保中国面板企业在未来保持竞争优势,并进一步紧随科技前沿的步伐,至关重要的是要持续强化研发投入。此举不仅旨在精进液晶显示技术的画质表现,通过技术创新缩小与有机发光二极管产品的差距;同时,亦应加大在大尺寸领域的OLED技术研发及积累,以满足市场对高分辨率、宽色域和更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这样的战略规划将不仅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引领行业创新风向标。

基于市场竞争态势,David Hsieh提出,Samsung Display或担忧LG Display及BOE Tungsten的紧密合作关系,同时,BOE也可能对Samsung Display与Huaxing Technology Co.形成稳固联盟持谨慎态度。任何一方的战略变动都可能对显示面板行业的生态结构以及供应链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