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提前,铠侠再次加速,3D NAND准备冲击1000层

2024-06-29

近日,铠侠再次宣布,将在2027年实现3D NAND的1000层堆叠,而此前铠侠计划是在2031年批量生产超1000层的3D NAND存储器。三星也在此前表示,将在2030年实现1000层堆叠的3D NAND存储器。

3D NAND似乎已经成为各大存储企业竞相追逐的“工业明珠”,包括三星、海力士、美光、铠侠、长江存储等都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而比拼的就是堆叠层数。

3D NAND为何如此重要?

随着数字化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传统2D NAND闪存逐渐逼近其物理极限,当制程技术不断缩小,达到十几纳米节点,每个存储单元都变得非常小,导致制造的复杂性和成本显著增加。

如果只是成本增加,那么还能通过批量生产的方式来降低。但随着存储单元尺寸的减小,之间的距离也在越拉越近,这增加了串扰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随着移动设备和数据中心对存储性能的需求不断增长,2D NAND技术在提高读写速度和降低延迟方面面临挑战。

到了2007年,随着2D NAND的尺寸达到极限,还未改名为铠侠的东芝开始提出了3D NAND结构,通过将内存颗粒堆叠在一起来解决2D NAND所面临的问题。

3D NAND不仅增加了存储容量,还改善了读写速度和耐用性。多层堆叠的设计有助于减少数据读写时的干扰,提升整体性能,并且由于物理结构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抵抗编程和擦除循环中的磨损,延长了闪存的使用寿命。

对于移动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对尺寸和能耗有严格要求的应用,3D NAND技术可以实现在更紧凑的空间内集成更多存储,同时保持或降低功耗,符合行业对小型化和高效能的追求。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IoT、AI等领域的发展,市场对高容量、高性能存储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3D NAND技术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得TB级甚至更高容量的SSD成为可能。

2013年,三星电子率先量产了3D NAND,命名为V-NAND,克服了半导体微型化的技术限制,而第一代的3D V-NAND有24层。彼时,东芝则开发了一种名为Bit Cost Scalable(BiCS)的3D NAND工艺,采用了先栅极方法来生产3D NAND。

短短几年时间,3D NAND的层数便从初期的24层,迅速攀升到了2022年256层,数量上涨了十倍,基本上可以看到层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也是基于这种成长性的判断,铠侠认为在2027年,3D NAND便能够突破1000层。

并且随着3D NAND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相关制造工艺、设计技术的创新,还推动了整个存储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是全球范围内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纷纷入局3D NAND的重要原因,同时3D NAND的持续推进,有望继续保持摩尔定律的顺利推进。

先进沉积与蚀刻技术将成为1000层3D NAND制造关键

在2D NAND的发展进程中光刻技术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工艺,但到了3D NAND则不同。制造更高层数的3D NAND并非是简单地堆叠,随着层数的增加,对每层材料的蚀刻和沉积过程要求更加精确。这包括确保每个存储层厚度均匀,以及在高度垂直的结构中精确形成细微的通孔和沟槽,这就对沉积和蚀刻这两项工艺提出巨大的挑战。

比如在沉积工艺上,据Lam Research相关人士透露,当3D NAND堆叠到96层时,实际沉积层数已经达到了192层以上,其中,氮化硅层的均匀性将成为影响器件性能的关键参数。这意味着如果要做到1000层堆叠,或许实际沉积层数将达到2000层,难度将几何倍提升。

而更重要的则是蚀刻工艺,在3D NAND的结构中,需要通过蚀刻工艺从器件的顶层蚀刻出微小的圆形孔道到底层,才能将存储单元垂直联通起来。

以96层的3D NAND晶圆为例,蚀刻的纵深比就达到70:1,并且每个晶圆中都要有一万亿个这样细小的孔道,这些孔道必须互相平行规整。这些孔道必须保持规整和清洁,任何微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下降。而伴随着堆叠层数的增加,让蚀刻工艺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

此外,随着层数的增加,芯片内部的热量累积成为一个严重问题。更多的堆叠层意味着更复杂的热传导路径,可能导致热失控,影响器件的稳定性和寿命。需要开发新的散热技术和材料来有效管理热能。

2023年4月,东京电子(TEL)宣布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存储芯片的通孔蚀刻技术,可以用于制造400层以上堆叠的3D NAND,尤其值得注意的是,TEL这项技术可以在-60℃中实现高速蚀刻。

而传统的蚀刻技术往往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低温环境可以减少对材料的热损伤,保护周围结构不受影响,这对于高密度、多层堆叠的3D NAND结构尤为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维持精细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TEL的低温蚀刻设备采用了氟化氢(HF)气体,替代了传统系统中常用的氟碳化物(CF)气体。传统的CF基气体在蚀刻时,其反应生成的聚合物会厚厚的沉积在孔的侧壁上,尽管这可以防止横向蚀刻,但也意味着孔越深,到达孔底层的CF自由基气体就越少,导致蚀刻效率急剧降低,成本快速升高。

而采用HF气体蚀刻时,孔的侧壁上沉积物非常少,意味着即便堆叠层数增加,对蚀刻效率的影响也不大。这也让TEL能够实现高效率对3D NAND进行HAR蚀刻,而此前,HAR蚀刻技术由Lam Research独占。

有了这项技术,铠侠才有信心到2027年就能够实现1000层堆叠的3D NAND。除了可能采用TEL的蚀刻技术外,铠侠与西部数据联手在去年就推出了基于BiCS8的3D NAND闪存,层数达218层,采用 1Tb 三层单元(TLC)和四层单元(QLC)技术,并通过创新的横向收缩技术,成功将位密度提高了50% 以上。

当然,如果铠侠想要尽快将1000层3D NAND制造出来,那么对五层单元(PLC)技术的探索也必须加快脚步了。

而其他厂商也没有闲着,比如三星便在不久前宣布,预计到2030年,采用V-NAND技术能够实现1000层堆叠。而到了今年,三星将有望推出280层的第九代3D NAND,并在2025-2026年推出430层的第十代3D NAND。SK海力士也在去年公布了一款堆叠层数超过300层的3D NAND产品。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企业卷3D NAND层数也是喜闻乐见的,不仅有望极大提升存储容量,比如一块SSD或U盘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存储容量可以从几个GB提升到几个TB,还能提升读写速度,如SK海力士推出的238层NAND数据传输速度达到了2.4Gbps,比前一代产品提高了50%,同时还能降低产品成本。

总结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对高容量、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增加3D NAND层数能够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而谁能够制造更高层数的3D NAND,也将意味着率先享受到这些新兴市场的红利,并且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市场区分度和品牌优势,同时3D NAND也将为消费者带来许多益处。可以说,卷3D NAND层数,是企业与消费者的一场双赢。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