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引领AI正道,惠及天下众生。

2024-07-08

概要:AI大模型在中国蓬勃发展,但如何产生实际价值成为焦点。李彦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智能体是AI发展主方向,强调应用而非追求超级应用,倡导AI落地需警惕虚火,走正道见众生。他强调,AI应用应关注具体需求,避免空中楼阁,智能体将成AI时代主流应用。

在今日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AI大模型的数量,仿佛繁星点点,难以计数。继2023年那场规模宏大的“百模大战”后,各大模型体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纷纷加入这场构建大模型的洪流中,AI行业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这些大模型如何转化为实际价值?它们的未来归宿在何方?我们如何将这AI的繁荣,转化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刚刚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无疑为全球AI领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的绝佳舞台。然而,在这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舞台上,我们同样需要正视问题,冷静思考未来。

在WAIC2024的舞台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与《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硅谷101》创始人陈茜共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关于AI主题的圆桌对谈。他们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开源闭源、价格战、智能体、超级应用、AGI等业界热点问题。同时,李彦宏还出席了WAIC产业发展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在这场对谈中,李彦宏深刻剖析了AI技术的现状,他警示人们要警惕AI时代的“超级应用陷阱”,并预言智能体将成为AI发展的主旋律。他直言:“今天大多数AI原生应用,你都可以通过智能体的方式来实现,效果同样出色。由于智能体的门槛极低,或许你连编程都不需要,就能打造出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体。”

从李彦宏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他的AI应用观:AI的落地,需要警惕虚火,走正道,见众生。

面对AI大模型数量众多,但实际应用价值却相对有限的现状,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为何AI行业会出现大模型众多,但实用价值却寥寥无几的情况?诚然,大模型的应用化需要时间来孵化,但过度追求热点、同质化严重、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AI技术很可能陷入泡沫,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导致大模型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针对当前AI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点:

1. 模型泛滥,应用稀缺。随着百模大战的推进,大模型的数量激增,但众多项目在启动之初并未明确应用规划。为了快速吸引市场、资本和开发者的关注,开发者们往往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跑分、刷榜等环节上,而忽视了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2. 开源误区。在开源潮流的推动下,许多人盲目追求开源,却忽视了开源的真正目的。开源大模型并未开源源代码,也不会形成社区共建效应。相反,由于开源大模型的商业模式定位,可能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后期成本和使用不确定性。因此,李彦宏直言:“开源其实是一种智商税。”

3. 惯性思维。许多人在AI领域仍然沿用互联网时代的惯性思维,迫切希望AI时代能像互联网时代一样,出现搜索、电商这样的超级应用。然而,这种期待完全基于惯性思维,忽视了AI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李彦宏提出了AI发展的正道:智能体。他认为,智能体是AI在无数需求中焕发价值的最佳途径。智能体不仅具备对话能力,还具备反思、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利用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创新特性。面向未来,智能体还可以通过协作解决复杂任务,是公认的最有前景的AI发展方向,也是最接近AGI的应用路径。

李彦宏进一步阐释道:“智能体正在爆发,虽然目前基数较小,但各大模型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智能体领域。智能体是基于大模型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用模式。”他强调,智能体的成功并不依赖于绝对化的流量,而是要考虑其应用场景、应用价值以及投入产出比。一个无需代码开发的智能体,或许就能基于大模型的基础能力和开发者的巧妙思考,撬动巨大的价值。

百度在智能体领域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WAVE SUMMIT 深度学习开发者大会2024上,百度发布了首个农业智能体——“农民院士智能体”,该智能体基于文心智能体平台创建,学习了朱有勇院士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农业知识,可以为农民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促进科技助农惠农。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