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思×三峡集团 | 双北斗时钟同步改造方案,筑牢三峡工程北斗授时安全防线

2025-04-18

2025年4月,三峡集团一季度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其背后离不开北斗规模化应用与时间同步技术的深度赋能。赛思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成功完成三峡左岸电站时间同步装置及授时安全防护装置的‌双北斗升级‌,筑牢关键基础设施授时安全防线。

三峡工程 — 全球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横跨长江干流西陵峡中段,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体量最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包含左岸、右岸及地下电站共34台巨型机组,年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承担着华东、华中及华南地区的电力保供重任。

作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自投运以来,连续7年实现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全面发挥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及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自2008年试验性蓄水以来,累计为下游补水超3200亿立方米,本轮枯水期更是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超46亿立方米,缓解了沿江人民生活生产、航运和生态用水需求,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支撑。

“十四五”时期,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深度融入水利等重点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覆盖变形监测及时间同步等核心场景。

为此,三峡集团联合赛思完成了对三峡左岸电站的时间同步装置及授时安全防护装置的双北斗升级替换,助力这座“国之重器”迈入“全自主、全冗余、全防护”的北斗授时新时代,也标志着三峡工程向“全面北斗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赛思双北斗改造方案,筑牢三峡工程北斗授时安全防线

此前,三峡左岸电站使用的时钟同步装置均依赖GPS与北斗混合授时,存在单卫星依赖风险、安全防护薄弱及冗余能力不足等隐患。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及国际形势变化,系统需升级为双北斗冗余架构,并强化授时安全防护能力,抵御信号干扰与欺骗攻击。

此次双北斗升级改造,三峡集团采用赛思双北斗时间同步装置构成2主8扩的冗余架构方案,双频冗余保障授时连续性。同时加装赛思纯自研的授时安全防护装置,实现全站授时信号“双北斗输入-双北斗输出”,以加固北斗授时安全。

赛思×三峡集团 | 双北斗时钟同步改造方案,筑牢三峡工程北斗授时安全防线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2主8扩架构图

三峡工程选用的赛思国产化双北斗时间同步装置,产品满足《三峡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与应用行动计划》要求,具备抗单点故障的能力,可接收2路北斗信号(B1、B3),且与内置高稳恒温晶振/铷钟形成设备自身信号源的热备冗余。当单路北斗信号因信号遮挡、设备故障或电磁干扰失效时,可自动切换时间源,保障时间同步的连续性。

赛思×三峡集团 | 双北斗时钟同步改造方案,筑牢三峡工程北斗授时安全防线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赛思双北斗时间同步装置

同时,该产品属于赛思纯自研产品,核心元器件均实现自主可控。且支持主备从配置,高度匹配三峡电站授时需求,丰富的输出接口和输出类型,能够满足左岸电站时间源统一及监控系统上位机、机组及公用LCU、调速系统、励磁系统及保护装置等设备的对时需求。

此次,赛思完成三峡电站左岸的双北斗时钟同步改造,筑牢三峡工程北斗授时防线的同时,也将助力这座“大国重器”迈入“全自主、全冗余、全防护”的北斗授时新时代。

赛思作为拥有多个国资背景基金重点投资的、科技部重点扶持的、政府重点投资引进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双北斗时钟同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福建、冀北、河南等多个省级骨干网及各大国家级重点项目,成为各关键基础设施实现独立安全北斗授时的“标配”。

未来,随着北斗与5G、工业互联网等全行业的深度融合,赛思将持续迭代高精度时频技术,推动单北斗/双北斗时钟同步技术在电力、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实现自主技术赋能“北斗+”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空基准”之力!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