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了解一个国产自主品牌的传感器——明治,他们在智能传感器方面的探索如何?
作为国产传感器一线品牌,明治传感器认为智能传感器是工业传感器的未来。明治认为智能传感器相对于传统传感器的提升上,包含3个方面:
一是通过提升性能算法让基础性产品兼容环境能力强,操作更人性化,做到傻瓜式/简易式操作,让不专业的人也能很快学会安装使用。比如传统的激光位移传感器IO信号匹配要调试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而明治调整算法后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做到IO信号匹配一键设置,高效匹配应用场景。光芹型世电、光纤放大器等产品都可以往智能化方向发展,做到更高精度与更好的兼容性。
二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让传感器做到AI4.0,实现适应性自调节,例如明治传感器可以做到在并列安装时依然稳定使用。
三是基于IO-Link 通讯协议,以物联网的方式即时获取产品使用状态,在工业互联网的层面上实现工业流程上信息管理的智能化。
明治传感器研发了深度嫌肢学习层面的智能传感器相关产品,目前第一代深度学习相机、深度学习扫码器产品已经面市。深度学习相机应用于字符、图形的提取和判断。租和例如3C类产品logo和字符喷码的检测,手机屏幕缺陷检测、分类检测等。深度学习扫码器用于一维码、二维码、条形码的扫码识别,应用于例如快递扫码,传统传感器扫码要求条码清晰、整齐,否则很难检测出来,而智能传感器可以在条码褶皱、模糊的情况下稳定识别。
温湿度计怎么看
温湿度计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1、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平衡原理,平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2、 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平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平衡,低湿点要求更长。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平衡6~8小时。
3、 露点法是测量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是热力学的直接结果,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宽。计量用的精密露点仪准确度可达±0.2℃甚至更高。但用现代光-电原理的冷镜式露点仪价格昂贵,常和标准湿度发生器配套使用。
4、干湿球法,这是18世纪就发明的测湿方法。历史悠久,使用最普遍。干湿球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用干湿球方程换算出湿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必需达到2.5m/s以上。普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将此条件简化了,
其准确度只有5~7%RH,干湿球也不属于静态法,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两支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就等于提高了湿度计的测量精度。
5、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法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 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扩展资料:
测量范围
和测量重量、温度一样,选择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除了气象、科研部门外,搞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RH)测量。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众所周知,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严重地影响着指定空间内的相对湿度。温度每变化0.1℃。将产生0.5%RH的湿度变化(误差)。使用场合如果难以做到恒温,则提出过高的测湿精度是不合适的。
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者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RH的精度就足够了。对于要求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者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再选用±3%RH以上精度的湿度传感器。
精度高于±2%RH的要求恐怕连校准传感器的标准湿度发生器也难以做到,更何况传感器自身了。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即使在20-25℃下,要达到2%RH的准确度仍是很困难的。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10℃)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温湿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