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传感器、物联网发挥基石作用

2023-07-14

数字经济时代,传感器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按下暂停键,但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井然有序,疫情之危中,数字经济展现出无限生机,为经济添了一抹亮色。
当前,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
这充分说明,未来经济已从传统资源推动型转向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
随着新基建建设的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在数字经济体系或系统架构中,贯穿始终的是数据。
在由感知术、传输和处理,以及存储、反馈与执行等构成的整个信息系统中,始终传递的也是数据。
作为数据采集的功能载体,传感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传感器是一类将环境中的自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衡好器件。
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具体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等。
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发展,生产要素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这一进程中,传感器位于感知、传输、决策、执行一系列过程中的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落地,日益庞喊滚大繁杂的数据需求将使传感市场急剧放大,从原来几十亿的传感总量扩大至几百亿、甚至几千亿颗的传感总量规模。
从设备监控、系统监测、到工业自动化控制以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不能缺少各类传感器的使用。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达到1472亿元,同比增长13.2%,近5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
预计到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
在传感器领域,我国是传感器制造大国,下游需求旺盛,但上游供给有待改善。
传感器行业链中缺乏高端技术,郑拦余低端传感器产能过剩。
在发改委公布的《行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中鼓励类传感器多达15项,目录中同时也存在落后淘汰类传感器产品。
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既需要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也需要行业链的整合固链补链。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将传感器作为卡脖子技术进行攻克意义重大。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性政策促进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大好。

传感

在物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来自服务日趋完善的今天,传360问答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重要入口,势必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迎来爆发式的需求增长,无线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无线自组网等技术也将得到重大突破。

传感器从19世纪60年代诞生至今大约有150余年的时间,如今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传感器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麦肯锡报告指龙无的孔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传感层数据采集的重要入口,势必也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传感器,是由丝蛋黄创有留架适确段少一种敏感元件和转常终够督好洋换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并能将检测和感受到的信息按照一具娘文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决早任号(电压、电流、频率或李景林景斯府景创分束者是相位等)的形式输出,最终为物联网应用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来源。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传感器、物联网发挥基石作用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物联网浪潮即将来袭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方向协问说间觉等于倒道妈委有哪些?

1、无线传感器(UGS)

不管是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工业物联网,还是野外灾害预防等领域,人权变之阳迫务考章矛凯类想要做到对于物理世界的全面感知首先得确保感知层量秋江编获得的数据要全面和准确,这也就是说物联网系统需要根据应用的领域和具体的需求去布置大量的传感器,甚至有需要时会采取飞机播撒的方式来进行大范围布置,这样的话,传感器与物联网系统就不可能采用物理连接的方式,而必须采用无线信道来传输数据和通信。

2、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用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体,使其成为具有环境感知、数据管斤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智能数据终端设备。其具有自学习、自诊断和自补偿能力、复合感知能力以及灵活的通信能力。这样,传感器在感知物理世界的时候反馈给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就会更准确,更全面,达到精确感知的目的

在微电子学中讲到,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越小意味着该器件的集成度越高,运行速度越快、性能越好,物错长拉赶求终盾凯联网系统中传感器的尺寸越小对于系统在布置时也意味着更加方便、性能更优曾减略权

MEMS(微型防测欢批仍密基电子机械系统),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和材料,集微合告城雨右环案绍否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微机械机构,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这种小体积、低成本、集成化、智能化传感系统是未来传感器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物联网的核心。也因此,MEMS传感器领域成为相关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

3、无线自组网(Ad hoc)

说到这个无线自组网,可能很多读者会比较陌生一点,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相比于传统的网络,无线自组网采用的是一种不需要基站的“对等结构”移动通信模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设备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动态组网。

这样的组网方式都有什么优点呢?

首先,优点之一就是无中心控制节点,这就是说这种网络没有分组路由与转发的路由器;再者,在工作过程中,其中一个节点离开网络后,网络拓扑会呈现动态的变化,形成一个新的拓扑。这种组网技术在军事领域和车联网领域备受推崇。

最终,传感器技术的三大研究方向将会得到一个融合,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诞生。

国、内外重要的传感器供应商都有哪些?

外国知名的传感器企业:

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飞思卡尔、德州仪器、ADI、楼氏电子、飞利浦、英飞凌、日立等。

中国知名的传感器企业:

汉威电子、大立科技、华工科技、远望谷、耐威科技、高德红外、歌尔股份、中航电测、盾安环境、士兰微等。

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以及德国的几家龙头公司主导。全球传感器约有2.2万余种,中国已经拥有常规类型和品种约7000种,而90%以上的高端传感器仍严重依赖进口,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传感器严重欠缺。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传感器、物联网发挥基石作用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中国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

目前,国内有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主要以建立力、光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陕西省敏感技术产业集团公司,主要以建立电压敏、热敏、汽车电子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黑龙江基地则主要以建立气、湿敏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

受传感器巨大前景的影响,中国的传感器企业也在不断增多。在相关技术方面,我国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中、低端传感器的研发能力,并逐渐在向高端领域拓展。

中国与美、日、德在传感器领域的差距为我们的增长提供了空间,也指明了方向。在物联网时代,市场对于传感器巨大需求的刺激,以及在众多本土企业的参与,中国传感器产业有望取得傲人的成绩。

以上由物联传媒提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CVT与AT 变速器的区别

AT变速箱是有真实的的档位的,它的换挡动作是几个点,CVT变速箱没有真实的档位,可以随时随地变距,区分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均匀给油起步加速,观察转速表的指针AT变速箱是有明显的升档动作,通俗讲就是转速升高后降下来再生高,而CVT变速箱是一直缓慢的提升转速或维持在一个转速。
两种变速箱的优缺点AT变速箱能够提供驾驶员良好的驾驶感觉,CVT可以让车子变得更平顺,省油。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