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复合铜箔全产业链分析:优势突出空间广阔加速突破

2023-07-14

锂电池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是否是引起个股联动的原因

 

一、锂电池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罩举电池。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说起锂电池也就要说到其原料锂矿,锂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冶炼、制冷、原子能、航天和陶瓷、玻璃、润滑脂、橡胶、焊接、医药、电池等行业。全世界有锂矿资源的国家不足十家,搜粗亚洲中国独有。未来的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大规模的产业转型,锂矿在其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拥有锂矿的国家更是可以主导锂矿资源的定价权,从而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锂矿一般诞生在盐湖中,目前超过一半的锂矿供给主要来源于南美的盐湖。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西藏,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气候也较为严寒,开采难度较大。2021年盐湖缇锂掀起了涨停风暴,以“西藏三傻”为代表的公司更是给出了几百倍的估值。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开采条件和开采技术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深埋在盐湖中的锂矿一时半会还难以转化为有效的估值

此外目前节节攀升的锂矿价格也改变了基本逻辑,2020年锂矿的涨价确实是源于对锂矿前景的预估,但自去年下半年后,锂矿的价格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却来自囤积。全球许多企业为了避免无锂可用的局面开始大量进口锂矿,但这其中的很多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相关产品生产的能力,甚至生产相关产品的资质都没有,这些进口的锂矿全部都变成了库存,没有实际转化为产品。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那么这些囤积的锂矿就会成为定时炸弹,说崩盘就崩盘。基于此种逻辑,自去年最后一个季度以来,锂矿产业链上的公司喋喋不休,在这个库存炸弹危机未消化之前,这种下跌的基调很难有改观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产业转型的风口是不变的。以我国为例,在打击房地产等传统行业后,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必然是要向其他产业靠拢的。无论是新能车、新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等等等,都离不开锂矿,这个基本逻辑是不变的。从长远来看,锂矿产业链尤其是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锂电池产业,还会赢来爆发,只是需要等待下一个风口,让市场消化一下目前的估值,让市场消化一下“库存炸弹”。下面具体介绍一下锂电池这条产业链

二、 锂电池产业链:

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及PACK——应用领域

上游原材料: 正极材料:镍钴锰等、碳酸锂;电解液:六氟磷酸锂

中游电芯与PACK: 正极材料、电解液、充电站、电控、电机、BMS、负极材料、隔膜

下游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动力电池领域、储能领域

从锂电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角度出发,找到锂电池 原材料 ( 碳酸锂 )供应商-天齐锂业 , 正极材料(其中就包含碳酸锂) 供应商-当升科技 ,以及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供应商 -贝特瑞 ,比亚迪则涉及的是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 。 观察这四支票的联动情况

上游:天齐锂业(碳酸锂)

中游:当升科技(正极材料)、贝特瑞(负极材料)

下游:比亚迪(动世闷镇力电池应用领域)

三、锂电池行业展望

展望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虽然芯片供需关系缓解可能会使得燃油车销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电动车下游高需求已被验证,整体渗透率持续上行趋势不改,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22%。

2022年锂矿供给增幅约15-20%,显著低于目前市场预期的40%的需求增幅,2022年锂矿供需偏紧的格局很难改观,同时市场在供需紧张的状况下给予扩产幅度较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弹性。

电池企业将向下游传导部分成本,毛利提升叠加装机量的进一步增长,明年电池企业利润改善预期较为强烈,享受来自装机量提升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弹性,建议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

中游材料环节或将出现分化。隔膜依然是最强赛道,供需偏紧的大背景下,扩产顺畅龙头企业将充分享受行业带来的红利,建议关注恩捷股份。 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 扩产幅度较大,在六氟磷酸锂价格拐头之后部分公司将体现出周期性,此时面临六氟-双氟的逻辑切换,优先布局双氟的企业将抢占先机,建议关注天赐材料、永太科技。 正极磷酸铁锂 在高性价比和储能放量的加持下还将持续领先,三元正极积蓄力量,静待2022底之后大圆柱电池放量以后的爆发、建议关注德方纳米、当升科技。负极在受能耗双控的影响下石墨化产能受限,供需关系改善,对于自备石墨化较高的负极企业来说是提升毛利和市占率的较好机会,建议关注璞泰来。

价格修复叠加一体化优势显现,电池盈利拐点已至:

量: 电动车与储能双轮驱动锂电池需求高增,预计2022年全球锂电池需求约908.4Gwh,同比大增52%,厂商订单饱满。

利: 售价端:21年Q4电池报价有所提升,电芯价格修复;

成本端: 头部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中上游布局的产能将在2022年陆续投放,一体化优势逐步显现,降低原材料成本。

中游供需格局开始分化, 关注紧缺环节与低估值龙头:

隔膜与铜箔环节受制于设备供给,2022年新增产能有限,优质产能供不应求;

隔膜售价与铜箔加工费用有望提升带来利升逻辑,叠加终端需求催化,即将迎来量利双升。负极石墨化和PVDF受制于能环评限制,供需格局将维持紧平衡局面,享受高单位盈利。正极环节铁锂回潮,高镍提速,低镍三元或将加速出清,上游资源一体化布局,优质产能占比高的正极企业将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电解液随着产能的陆续释放,2022年将会是量升利减的逻辑;竞争格局恶化后成本为王,随着低端产能的出清,头部效应会进一步加强,关注估值较低,盈利能力具有强韧性的龙头。

2020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产量46.33万吨,同比29.56%。2021年1-9月中国16家负极材料企业产量为48.45万吨,同比增长101%,预计全年国内负极材料总产量约73万吨。一体化负极材料企业优势凸显,二梯队负极企业增速加快,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2021年中国头部负极企业优势继续保持,第二梯队企业在加速布局。2020年中国全球占比85%,预计2021年中国负极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至90%。

2022年负极企业生产状况预判

当前行业格局:2020年TOP8企业占国内负极总产量的73%,

2021年中国负极产量预计超70万吨。负极行业TOP8企业在2021年规划的扩建计划超百万吨,新进入企 业也规划了40几万吨的产能,扩张产量是当前产量的2倍。新增产能4季度开始上线,预计2022年下半年石墨化产能得到有效缓解2022-2023年负极材料市场最大的风险可能来自原料市场

谈及锂电池产业链,可能就会有投资者发现其中 新能源汽车板块 也深受锂电池的影响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新能源累计销量244.6万辆,累计同比增168.0%;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8%;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占乘用车的21.2%, 相当于2022年乘用车卖5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

此外汽车智能化是今年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机遇,2021年是汽车电动化大年,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去年整体表现都非常强劲。(从钴,锂,隔膜,正负极,电解液)

2022年可能是汽车智能化大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龙头有望迎来机遇。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汽车智能化主要有两大核心方向:

个是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决策层)

一个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科创达)

智能驾驶是未来创新的航母,智能化,是模拟人的路径,分为:

---感知层(神经)

---执行层(四肢)

---决策层(大脑)

显然,这三层缺一不可,但决策层是智能驾驶之魂。

其实现阶段执行层和感知层有很多从0-1的渗透:譬如线控—空气悬架—摄像头,包括未来的激光雷达、滑轮底盘。

而进入到决策层的没有几个,由于未来芯片+系统会令决策层定义汽车,因此决策层相关的标的会具备高集中度。

汽车的高速渗透,车企的差异化竞争必将加速行业创新。因此这可以说是下一个“智能手机产业链”、是未来的星空和大海。

关于中国电信营销

我不知道你是那个省份的,但是现在电信的新增用户数量虽然比不上移动,但是增长速度还是三家之中最快的。我们甘肃电信有很多广告攻势很有优势。
比如我的E家手机和固话之间互打免费;CDMA手机全国全国接听都免费;交话费送手机(我一个同学参加的交100话费送的CDMA中兴手机后经过在手机卖场的查证,那部手机的零售价是180);而且电信的手机虽然有最低消费,但是彩铃等新业务都是可选的(而非必选),而且来电显示居然都可以取消,这样一来,手机消费可以说是纯话费了!也挺有诱惑的。最关键的是CDMA是所有手机标准里辐射最小,保密性能最好的!

运营商要更好地提供ICT服务,运营商整合产业链满足行业需求需要采取五点策略

1、市场细分上:按照规模细分为大中型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企业规模越大对产品功能、服务越重视,规模越小对资费越重视。同时从重点行业向一般行业,从重点地区向全省延伸;

2、产品设计上:运营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加强与产业链上各方合作。可以通过租赁、合作的方式与竞争对手、产业链上下游和其它商业用户合作,借助外部资源优势,实现与集团客户的需求无缝对接。

3、业务上,运营商可以单独充分利用自身的现有的客户、接入和网络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开发出一些竞争性产品、创新性产品,以及系统集成类产品等,同时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相对应业务做比较,突出卖点和利益点。短期内以捆绑业务为主,长期要形成一整套ICT产品体系。

4、渠道策略上,运营商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包括集成商和服务商的渠道一起来发挥协同作用。充分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渠道资源来扩大关系网。

5、产品维护上,运营商可以通过整合和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来做好相应的维护支撑工作。

与产业链合作时,运营商可以采取的合作模式

产业链对于中电信开展集团客户业务的意义是“配合者”:围绕细分客户进行其深层需求的探索与服务的配合者。因为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固话网络和中文信息网,目前又拥有了用户数全球排名第二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具备丰富业务提供能力的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在固网、宽带方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已拥有多个成熟品牌,例如在企业客户方面的“商务领航”和针对家庭客户的“我的e家”,把现有固网、宽带优势与CDMA移动业务融合,将使得中国电信能够提供包含固定、移动的一揽子、一站式通信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中国电信具有提供全方位的移动业务服务能力,融合通信服务以及客户专网服务优势和能力。中国电信“商务领航”逐步将尽可能地融合“天翼”业务,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产业链对于中电信来说,更多的是做一个配角。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