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参考答案来了|阿里研究院
新冠疫情影响下,有的企业业绩下滑,有的企业却仍保持相对于行业数倍的快速增长。他们做对了什么?答案很简单,数字化转型!在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0双11“看中国”日谈会场“数字基建:从连接到共创”环节中中,企业家和学者共同关注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的竞争优势。
1
以前,数字化转型还是企业面临的选择题;疫情后,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答题。深耕生活日用快消品市场的恒斗键册安集团疫情期间决定转产口罩,从做出决定到生产出第一片口罩,用时18天。市场有需要,企业就要实时响应,成为恒安集团对数字化转型的新理解。
恒安集团副总裁许清池感慨,要想迅速进入空宏“新赛道”,一定要想方设法直接跟消费者发生更多互动,收集更加实时的反馈,建立起直面消费者的运营体系。
在疫情中,还有一批数字原生新锐品牌快速崛起。自身定位为“数字化乳业第一品牌”的“认养一头牛”业绩增长很快。企业在上游数字化管理牧场,下游重视电商渠道。联合创始人、CEO孙仕军表示,公司的定位是认养一头牛不是卖牛奶的公司,而是一家替用户养牛的公司,这个定位正是基于挖掘用户的终身价值去思考的。
阿里云新零售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戴涛在论坛中说,大企业恒安集团的数字化新思考和新锐品牌“认养一头牛”的崛起都体现出,当今企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对需求的捕捉和满足。全 社会 数字化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正在给那些与消费者数字化交互表现更好的企业带来增长机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卢向华解释,数字化本质就是感知响应模型。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模型的频率越来越快,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感知颗粒度越来越细。评判企业数字化能力高低,就要看感知响应范围有多广、速亮桐度有多快、颗粒度有多细。
数字化带来的实时响应能力是企业决胜高频竞争的法宝。这是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的结论。他说,消费者主权持续崛起,需求从碎片化进入粉尘级,敦促企业进入高频竞争时代。企业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实时洞察客户需求,实时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
一款由“认养一头牛”订制的天猫精灵会产生什么不同?它会变成终端智能导购,可以与用天猫精灵听故事的小朋友语音互动,回答牛奶背后奶牛妈妈的情况,也可以帮助精致妈妈人群直接下单购买。这是孙仕军在论坛中分享的精细化运营的新场景。
卢向华认为,新锐品牌的崛起得益于平台赋能。新品牌有数字化后发优势,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捕捉和迎合消费者需求和场景,快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快速实现对传统品牌的赶超。数字化基础设施也使得新品牌可以用较低成本把精细化运营能力往上游去延伸,这是品牌可以持续成功的一个关键。
恒安集团也在通过新尝试来感知客户需求。许清池说,企业之前使用的ERP系统所打通的数据孤岛是企业已有的数据,面相对窄。今天的B2C是直面消费者的差异化运营,需要面对C端海量的、实时动态的、在线化的数据。恒安和阿里云正结合双方的行业理解和未来认知一起来去创造适配未来发展的中台能力,赋能于更多前端团队,推进恒安垂直领域生活用品行业的平台化战略。
正如安筱鹏所说,淘宝、天猫已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更与以中台为代表的新DT架构一起联动,成为了一个创新平台,不断孵化新产品、新品牌的平台。
戴涛表示,企业最了解自己,阿里巴巴见过更多的商业模式,有最好的技术,能够做到有效支持。所以未来基于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商业创新,阿里与企业共创共赢。
数字化发展如此迅速,很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理念、思想可能滞后于行动。怎么办?戴涛总结了一个“334”思维方法。
第一个“3”是企业要首先看清数字化转型的3个核心问题:如何应对消费者主权崛起?能否承受错失这次数字化变革的风险?如何尽快完成数字化基础设施迁移以赶上变革带来的机遇?
第二个“3”是企业要把握好升级的范围和节奏。首先是企业、门店、商圈等单个场景如何升级;其次是企业上下游、前后端、经销制造配给等领域如何完成线的数字化;最后是由线及面的产业打通和升级。阿里云正在服务的恒安、立白等客户,都在探讨通过自身的转型来完成整个产业的转型,实现从产业的需求到产业的供给,到消费者需求的全链路匹配。
最后的“4”是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打法:完成领导力或者战略的转变;推进业务升级和存量运营降本增效;完成组织升级,以更敏捷的方式作战;完成从IT向DT演进技术架构升级。
放眼未来,时不我待。数字化万物不离其宗,企业如何更好利用技术感知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更有效更快速地去作出响应,创新履约,这是企业经营创新核心。可以预见,未来所有行业都会由数字化技术重塑。
责编:斌卡(转载及媒体合作请后台联系我)
工商管理,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哪个好些呢?
国际贸易专业挺好的,普通人了解不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近两年受国贸毕业生就业率高位回落的影响报考人数有所下降,竞争温和,强烈推荐。
推荐国贸专业的理由如下:
很多人有2个误解——
1以为在中国做外贸只是做出口,这是不对的,其实中国每年进口很多,随着中国企业的做大做强和中国老百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进口贸易的高速发展前景很不错的。
2以为学国贸将来毕业后只能做对外贸易,这也是不对的。其实学国贸也可以做国内贸易的。(不仅仅是国内贸易,具体就业方向见下面)
相对而言,金融学涉及到建模,运筹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金融风险,对数学要求比较高,你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偏文吧,考金融难度较大;而且金融学是近年热门,竞争激烈,大量尖子生扎堆,录取率较低。望你斟酌。
当然,国贸专业也有自身问题,这个必须承认:
近两年国贸毕业生就业率高位回落(学生和家长们都是追逐热点和热门专业的,听说什么专业好就一窝蜂去报考,听说什么专业不好就对其一概排斥);
欧美经济有衰退的风险;
国家大力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
外贸行业初级人才(像外销员,报检员)过剩,
但行业整体良性健康发展的确定性较高;市场上对国贸专业的高级人才(比如研究生水平的)的需求仍然远远大于供给。
该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有:
外贸行业,大型国企(中远、中粮、五矿)和外事服务型单位(比如中国贸促会,),对外贸易管理机构(海关、商检局、环保局——不是环卫局啊。。。。),三资企业(外商独资、外商合资、外商合作企业),银行、信托、保险机构(5大国有商业银行和3大政策性银行;还有3大商业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各种外向型国家主权基金),国内贸易与加工制造业的需求也很旺盛。
我的一个妹妹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国内211高校,国内综合排名也就在第90-100位左右)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院,出来后直接去了河北省建设银行总行。。。。待遇那叫一个好~~~
顺便说一句:国际贸易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是与生俱来的——10年前我们毕业的时候就要求必过英语六级——你是文科生,恰好可以充分发挥你的英语优势和提高你的英语水平;大多数国贸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当高——再考虑到其手里的经济学学位和国贸专业素养,这是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望尘莫及的。
经济学学位+高水平英语挺好的,毕竟2个方向在就业时选择面大一些,而且这2个方向结合的挺紧密的。
如果一定要排名的话,我认为:国贸>金融学>工商管理。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女生),国贸专业的,2010年夏天毕业,考过了大学英语6级,报关员,选调生和中口(因为不想考研所以疯狂考证)找工作的时候没有费很大劲就去了世界知名外企名字不方便透露,待遇方面起薪就是4500RMB,算是马马虎虎了。(不过干的很辛苦,做全球采购的,挣钱不易啊)。进了公司以后人家HR的告诉她主要看中她英语好+国贸专业+有报关员证+形象气质佳。。。。。。。。
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