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储能行业在国内“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迅猛发展,加上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带动了储能产业的快速渗透。并且储能装机的持续高增长,也推动着各地不断推出促进储能配套的相关政策。但与储能行业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相比,困扰储能玩家的则是盈利困境。
2024年储能装机量有望突破100GWh
自碳中和的目标提出以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便开始进入到调整阶段,低碳环保的理念也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全球储能市场也迎来高速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经投入运行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237.2GW,较2021年增长14.9%,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2GW。
而国内储能相关市场需求更是迎来大爆发,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GW/48.7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此外,新型储能受到市场更多的欢迎。所谓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储能等等。当然,目前主流认为是以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来构建的储能。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响应等特点,也是目前市场中应用最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储能技术。从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31.39GW/66.87GWh,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22.60GW/48.70G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97%以上的市场份额。
从应用的分布来看,2023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的装机占比分别达到41%、56%和3%。主要还是集中在工业领域,消费级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最新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增并网储能项目规模在基准情况下有望达到34.5GW/85.4GWh。乐观情况下,这一数字可能增至43.4GW/107.1GWh。意味着国内储能增速有望达到74%-118%,显然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并未停滞。
与此同时,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
而此前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发展迅速,盈利难,储能行业陷“困境”
与热火朝天发展的储能行业相比,储能相关从业者的感受可能是五味杂陈。如果只是进入储能行业工作的人,会感觉到非常舒适,因为确实踩上了行业的红利期。
从2023年的市场招聘情况来看,有企业招聘产品经理、营销经理、供应链经理、研发经理等职位,年薪可以给到150-200万左右,而有的企业为了招揽有三年经验的行业领军人才,年薪可以给到500万。
当然,这需要相关人才具备大型储能系统设计、工程应用、运维、故障分析等经验。也主要是一些如宁德、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科华、华为、比亚迪等大企业来竞争。
另一方面,之所以给如此高薪,也是因为如今人才非常稀缺。据相关招聘网站的数据统计,光伏和储能赛道的人才较为紧缺,其中储能系统求职人数与岗位数比值为2.11,也就是一个岗位仅有2个人竞争,属于超级紧缺状态。与之相对的是锂电正极材料,该比值为7.11,处于供需较为平衡的状态。
不过对于储能行业的玩家而言,却不是那么舒服了。据相关从业者透露,虽然外界认为储能行业盈利颇丰,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个储能项目可能会吸引三四十家企业竞标,在2023年初价格还可以达到1元/Wh以上,到了年底价格便已经跌破了0.5元,已经腰斩。
比如近期中出科技公示2024年度电芯框架招标中标候选人,其中0.5C(2小时充放电时长)与0.25C(4小时充放电时长)标段的电芯最低报价已经低于0.5元/Wh,如欣旺达、亿纬动力、中创新航分别曝出0.45元/Wh、0.435元/Wh和0.409元/Wh的超低价格,震惊行业。
已经低至0.4元/Wh的储能电芯价格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中,电池模块的费用占比通常会超过一半,这也意味着只有上游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10万元/吨以内,企业才能有利可图。
甚至对于储能本身,有的业内人士认为,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不过是虚假市场,都是在锂电池厂商为了消化多余产能所推出来的人造市场,如果没有政策驱动,新型储能市场将瞬间崩塌。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是主因。从天眼查数据了解到,近2023年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就多达73437家,而在2022年这一数字为41349家,竞争愈发激烈。另一方面,当前储能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过低,据高工储能分享的数据,方形锂电池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利用率仅为50%,而户储方形50Ah电芯利用率则只有30%-40%,软包电池的利用率只有20%-30%。
再加上目前储能行业同质化严重,市场和企业在这种微薄利润下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储能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如何从这一市场中突围,需要企业自己思考。
小结
随着国内储能市场迎来大爆发,2024年预计国内市场储能装机量有望超过100GW。但与此同时,储能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高,产能利用率低,新型储能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认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