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光本位科技宣布完成商用标准光计算芯片流片,算力密度超电芯片。光子计算芯片在速度、能耗、带宽等方面具优势,适用于大模型推理等场景。光本位科技正研发更大规模芯片,预计2025年推出商业化产品。光子计算芯片技术正逐步突破,有望成为未来计算技术重要方向。
(文/李弯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场关于计算芯片的革新风暴正悄然来临。国内的光计算芯片领军企业光本位科技,近日宣布了他们的一项重大突破——成功流片了算力密度和算力精度均达到商用标准的光计算芯片。这颗芯片以其惊人的矩阵规模128×128和峰值算力超过1000tops的傲人成绩,一举超越了先进制程的电芯片,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
在光计算芯片领域,矩阵规模(算力密度)和单节点光辨识度(算力精度)是两大关键指标。业内普遍认为,达到商用标准的矩阵规模应为128x128。然而,自2021年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家企业完成64x64的光计算芯片流片后,这一瓶颈便一直未被打破。直到光本位科技的这一突破,才真正打破了这一僵局。
光本位科技自2022年成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光计算芯片和光计算板卡,以满足AI算力需求巨大的场景,如大模型推理及训练、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他们的这款芯片不仅采用了PCIe接口或其他通用标准进行数据交互,与数据中心完美兼容,更在算力密度上拥有百倍的提升空间。这对于大模型应用来说,无疑是福音。光计算芯片的商用化,无疑是中国AI芯片领域“换道超车”的关键一步。
然而,光计算芯片要想实现规模化商用,仍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如非线性计算、存算一体等。光本位科技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们基于PCM相变材料实现了存算一体的存内计算,将存储单元与计算单元完全融合。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光计算芯片的商用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光本位科技还在进行128×128光计算板卡的调试工作,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商业化产品。届时,这一产品将以更高的能效比、更大的算力赋能大模型、AI算力硬件、智算中心等产业,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再添动力。
光子计算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经过数十年的沉寂和技术的沉淀,光子计算在21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今,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集成光学的进步,光子计算芯片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耗不断降低。在高速数据处理、低功耗计算和复杂场景下的图像处理等领域,光子计算芯片已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与传统电子芯片相比,光子计算芯片具有诸多优势。光信号以光速传输,使得光子计算芯片在数据处理速度上远超传统电子芯片。同时,光子芯片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具有极低的延迟和能耗,能够满足未来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需求。此外,光子芯片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信噪比,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全球范围内,除了光本位科技外,还有多家公司在光子计算芯片领域进行持续研发。如Lightelligence、Lightmatter等公司,他们的技术成果也为光子计算芯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光子计算芯片在研发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技术难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发的深入,光子计算芯片必将成为未来高速、大数据量、人工智能计算处理等领域最具前景的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