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子鹏)日前,以“同行40年 一路长安”为主题,长安汽车规模盛大、意义重大的2025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在重庆成功召开,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深度剖析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发布了长安汽车自己的“2345”战略。
透过朱华荣的演讲能够明显感受到,国产汽车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正在引领行业变革,我国已经从汽车大国走向了汽车强国,包括长安在内,各个国产汽车品牌也在力争成为全球范围认可的一线汽车品牌。
2030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超80%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其中,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
朱华荣表示,中国新能源2024年渗透率预计达到47.2%,2030年渗透率超80%,预计未来3-5年,EV、XEV、ICE比例将达到4:4:2。虽然看起来朱华荣分享的数据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好像有一些出入,可能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因为此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曾发文表示,2024年下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持续突破50%。这一数据和朱华荣分享的数据较为一致。
按照朱华荣和乘联会的统计口径,后续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会有巨大的潜能值得去挖掘。以3500万的年销量计算,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高达2800万辆,EV和XEV将平分这一销量,各自销量达到1400万辆。
为了在这个历史性的产业红利期里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当前各大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以长安汽车来说,面向XEV市场,长安自主开发了新蓝鲸混动专用HE系列发动机,拥有44.28%量产最高热效率、500bar高压直喷、150mJ高能点火、16:1超高压缩比、1.45行程缸径比和47.03%储备最高热效率。另外,新蓝鲸动力还包括iEM 高阶智慧动力控制系统与金钟罩电池。
作为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典型技术就更多了。比如比亚迪的e平台3.0 evo,搭载了1200V碳化硅电控、23000rpm全球量产最高转速电机、全域智能快充等先进技术;比亚迪第五代 DM-i 插电混动技术,实现了全球量产最高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通过极致的结构设计,功率密度提升70.28%,综合工况效率达92%;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5.9%。
从能源效率和功率密度来看,2030年之前固态电池会是一个“X因素”。广汽、上汽、奇瑞都已经宣布将会在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但效果如何还是未知。另外,小米、蔚来、理想、小鹏等品牌在新能源方面都有一些代表性技术。当然,随着头部车企的竞争力优势逐渐凸显,后续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以现在的情况初步判断,2030年共享2800万台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的品牌会比现在少很多,届时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会基本稳定。
数智新汽车才是汽车产业的未来
朱华荣认为,汽车正在向多功能平台产品转变。未来的新汽车将是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以及移动储能单元,也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因此,新能源只是序章,数智新汽车才是真正的未来,5G、芯片等技术群突破,推动汽车产业向数智化快速转型,重塑研产供销运全价值链。
上半场主题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全行业的认可。此前,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曾提到,广汽集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汽车的结合、以创新取代内卷的策略充满信心。广汽集团2024年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挑战,未来将坚持改革、调整、转型,找到发展的机遇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或将重塑国产汽车的竞争格局,车企也都非常重视。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小米创始人雷军以千万年薪招揽DeepSeek开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关键开发者之一罗福莉,领导小米AI大模型团队。而AI大模型将会是智能汽车重要的赋能技术,早在去年12月,理想汽车开始批量推送OTA5.0,认知大模型Mind GPT首次上车,赋能理想汽车智能助手“理想同学”拥有类似于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 AI 的能力。
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宣布了其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规划,在智能化方面,天枢大模型作为“智能汽车机器人”的大脑和小脑。天枢大模型是长安汽车打造的新一代智能驾驶大模型,在一体化的大模型架构上实现特征网络、感知网络、规控网络、语义网络和安全对齐引擎的整合,融合了智驾端到端技术与AI大模型。
除了AI大模型,更进一步的自动技术也会是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核心战场之一。华为、小鹏和比亚迪等品牌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华为乾崑ADS 3.0在融合感知BEV(Bird Eye View鸟瞰图)网络的基础上,全新升级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拥有更强大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让异形障碍物识别率达到99.9%;小鹏宣布计划于2025年在Max系列车型上率先提供类无人驾驶能力,并计划在其AI图灵智驾(NGP)系统中全面采用纯视觉解决方案;此前,比亚迪正式宣布其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开通无图城市领航(CNOA)功能,该功能基于无图NOA(No Map Needed Autopilot)。
长安汽车同样在自动驾驶领域深耕了很多年,自主研发了高阶自动驾驶系统——长安智驾,行业首创AI交互智驾,将智能驾驶和大语言模型进行了端到端融合。同时,长安汽车此前也表示,智驾只是智能化的“前菜”,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已经在规划中。朱华荣提到,长安汽车近期与亿航智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研共创飞行汽车。低空经济是风口,陆海空一体化出行生态成大势所趋。
在朱华荣看来,未来的汽车就是一个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汽车机器人和智能汽车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比如智能汽车就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加入了各种智能化功能,比如自动驾驶、语音交互、车内娱乐系统等;汽车机器车则是一个移动的智能体,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言,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能感知外部环境,还能根据复杂场景做出决策,甚至与人类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朱华荣也对外透露了长安汽车公司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公司总体销量5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35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30%,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为此,长安汽车今后一个时期内,将采取“2345”行动。
所谓的“2345”行动具体为:
·“2”是两大变革——以供应变革和营销服务变革为动力;
·“3”是3个核心——以新能源、数智化、关键技术为核心;
·“4”是4个关系——维护好与供应伙伴、营销伙伴、服务伙伴、客户伙伴的关系;
·“5”是5大市场——同球共济、协同布局五大区域市场。
结语
通过朱华荣的分享不难发现,未来的5年是汽车产业上下半场交替的中间时段。电动化方面,新能源汽车依然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2030年我国EV和XEV的年销量将高达2800万辆。但未来几年,智能化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这也将推动车企快速迭代自己的智能化技术,以求在2030年成为国产汽车品牌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