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2025-04-19

U.2 作为服务器 SSD 的主流规格已叱咤风云十余年,U.2 与 2.5 英寸 HDD 规格相似,能与支持SATA、SAS 和 NVMe的连接器配合使用,这两项因素对于 SSD 在服务器中的普及至关重要。

但如今,随着PCIe5.0 和 6.0的强势登场,它的短板彻底暴露!美光技术专家 Anthony Constantine 直言:“EDSFF 将取代 U.2!” 为什么?三大硬核挑战告诉你答案!

挑战一:系统SI崩了?EDSFF 一招化解!

传统 U.2 采用从主机端口到存储设备的典型总线拓扑,根据所用的连接器数量,称为3 连接器拓扑(图 1)。

虽然适配 PCIe3.0/4.0 无压力,但在PCIe5.0 时代,信号传输速度飙升,“信号眼(通过测量确定“1”或“0”)”问题直接拉响警报!

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https://ic.work/) 推荐 第1张

图 1:用于 U.2 和 EDSFF 的典型 3 连接器拓扑

EDSFF 的杀手锏来了!为改进 3 连接器拓扑,必须减少总拓扑长度,或者使用成本更高的器件(PCB、线缆、重定时器等)。

EDSFF 支持图 1 中的拓扑结构,同时也支持使用正交连接器的 2 连接器和 1 连接器拓扑(如图 2 所示)。图 2 中的拓扑移除和减少了影响信号眼的背板和连接器,从而有助于解决“信号眼”问题。

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https://ic.work/) 推荐 第2张

图 2:用于 EDSFF 的典型 2 连接器和 1 连接器拓扑

而升级到 PCIe6.0 时,U.2问题更加凸显!PCIe6.0使用的信号从 1 个级别变为了 4 个级别,从而将信号眼缩小到原有大小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应对关键的信号损耗问题,发送和接收对之间的噪声等因素也至关重要!

U.2 连接器(图 3)正是缺乏这种隔离设计。这会导致更高的串扰(称为“NEXT”),无论是从 SSD 还是从系统的角度而言,这些限制使得 U.2 成为成本更高的解决方案。

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https://ic.work/) 推荐 第3张

图 3:U.2 引脚排列

考虑到这些,EDSFF 连接器的引脚排列(图 4)将发送和接收对进行了隔离,分别位于连接器的相对侧。

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https://ic.work/) 推荐 第4张

图 4:EDSFF 引脚排列

挑战二:散热捉急?E3.S 1T 直接 “降温”

随着大众对 SSD 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加,用于冷却 SSD 及其后方部件的散热空间变得愈发有限。(图 5)显示了 E3.S 1T 和 U.2 之间的散热对比:在不同的输入空气温度下,同样容量和功率的 E3.S 所需要的冷却空气体积均少于 U.2,这一结果源自两个因素:

E3.S 1T 比 U.2 外形更小,因此散热时穿过和绕过它的气流更少

气流在通过 E3.S 1T SSD 时的散热效率更高(阻碍气流的器件/连接器更少)

美光科技为什么说EDSFF将取代U.2 (https://ic.work/) 推荐 第5张

图 5:E3.S 1T 与 U.2 的散热对比

但是!业内也有持其相反观点:认为与U.2相比,E3.S系统可能需要更多的气流,因为相较于U.2,同样的空间中可以安装更多 E3.S。

不过,这取决于如何设计。系统可以减少设备数量,并将E3.S SSD聚合在一起,以便将气流导向关键器件。系统还可以使用 图 2 中的正交连接器,从而有助于空气流动,这些设计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散热性能。

挑战三:技术迭代下的预算分配博弈

早在 EDSFF 规格设计之初,参与公司就清楚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豪赌! 如今企业正陷入核心决策难题:EDSFF 和 U.2 这两种互相竞争的技术需要相同的投资,EDSFF是未来导向的投资,而U.2可能需要更高的优化成本。

随着规格的制定,行业趋势已向EDSFF倾斜。各公司正在投资 EDSFF 系统和生态系统,包括 EDSFF SSD 开发,以及未来将支持 EDSFF 的系统。

企业对 EDSFF 的投资超过了对 U.2 的投资,EDSFF SSD 研发将在未来火力全开!技术风口肉眼可见!

本文作者

Anthony Constantine

美光存储业务部门杰出技术人员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