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夯实智能制造基石
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发达工业国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感器技术已成为重要的现代科技领域,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一大新兴行业。
对于制慧乱造业来说,智能传感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
大量传统制造业在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过程中,广泛地在生产、检测及物流领域采用传感器。
传感器在工厂制造环境中,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包括机械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与自动化、资产追踪与供应链、即时监测与校准、震动检测防窜改、油电用量计算,以及流量计算虚碧蔽水位监测等。
MEMS传感器是智能工厂的心脏。
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是工业机器人变得神通广大的利器,让产品生产流程持续运行,并让工作人员远离生产线和设备,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
据预测,未来六年MEMS在工业市场预计将超过7%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传感器企业正努力追赶国外企业,并出现区域的传感器企业集群,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其中,长三角区域以无锡、上海、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气敏、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行业配套。
我国传感器市场正在持续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472亿元,同比增长13.23%,预计到2021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或将突破2000亿元,且在2023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或增长至2580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65%。
传感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生产设备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转换、信息处理等功能,从而使我们所要检测的物理量,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
目前,地磁传感器检测技术被认为是前沿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之一,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始使用。
简而言之,地磁检测器是根据车辆本身含有的铁磁物质对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磁信号产生影响,使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进行检测。
当车差州辆经过地磁传感器设备附近,地磁传感器可非常灵敏地感知到信号的变化,经信号分析就可以得到检测目标的相关信息。
传感器的设计技术囊括了多种学科、理论、材料和工艺知识,突破起来十分困难。
目前,在人才匮乏、研发成本高昂、企业恶性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国还没有突破传感器一些共性关键技术。
不过,在市场、政策的驱动下,我国传感器的行业生态日趋完备,制造、设计等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参与其中,一些科研机构也建立了相关服务平台,助推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
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的基本的支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推动传感技术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并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攻克了相关难题后,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将取得更多可喜的成绩。
什么是智能制造?该智能技术
智能制造是一种来自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易云科技穿局头罗智能制造管理关键技术应用:生产物联网自动化采集、机器视觉,视频监控系统、机器人应用、AGV小车、RFID、条码、智能手环、智能终端、移动PDA、移动App、微信集成等。
智能制造的测控装置
1、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新原理、新效应传感器,新材料传感器,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传感器,集成化传感器(如单传感器阵列集成和多传感器集成)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2、智能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分散型控制系统(FCS)、大规模联合网络控制系统、高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面向装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功能安全监控系统。
3、智能仪表——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热量、工业在线分析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
4、精密仪器——在线质谱/激光气体/紫外光谱/紫外荧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板材加工智能板形仪、高速自动化超声无损探伤检测仪、特种环境下蠕变疲劳性能检测设备等产品。
5、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焊接、涂装、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专用机器人。
6、精密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高速精密链传动装置,高精度高可靠性制动装置,谐波减速器,大型电液动力换档变速器,高速、高刚度、大功率电主轴,直线电机、丝杠、导轨。
7、伺服控制机构——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产品,提升重点领域电气传动和执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稳定性。
8、液气密元件及系统——高压大流量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高转速大功率液力偶合器调速装置、智能润滑系统、智能化阀岛、智能定位气动执行系统、高性能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