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TheElec》披露,Raontech的掌门人Brian Kim指出,在为增强现实装置配备微小显示屏时,硅基液晶相较于硅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在光亮度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LCoS通过调整反射光线的相位来实现显示功能,而LEDoS则是在硅片上构建出自发光的LED元件。
尽管Kim的观点与其领域内的多数权威人士存在分歧,主张在增强现实装备中采用LEDoS方案,这一建议却别具洞见。不同于普遍接纳的意见,这种独特视角值得深入探讨与考量。
Kim阐述道,AR眼镜的设计应当与传统的功能性眼镜相媲美,即确保用户的视线清晰无阻,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采用薄层波导透镜和透明玻璃材质的融合。为了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波导透镜的效率需控制在1%或以下水平,以此来承载对显示屏亮度的极高要求。
相应地,为了让AR眼镜使用者仍然能感知到外界环境,微型显示器必须被巧妙地安置于眼镜腿或侧边区域。这些小型屏幕通过精准调控的波导透镜技术,将光线聚焦,从而在佩戴者的视线上方创造出虚拟信息的展现空间,实现对现实与虚幻界线的优雅融合。
按照Kim的观点,LCoS技术可配备峰值强度达300万尼特的MiniLED光源;鉴于光在路径中的损耗和反射效应,实际所需的亮度范围应在300,000至400,000尼特之间;当此类光线穿透至使用者眼眸时,最终呈现于波导内的有效亮度约为3,000尼特。
Kim 指出,基于 OLED 技术的硅片显示器在应用于增强现实场景时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当涉及到亮度需求方面。OLED 显示器所能提供的亮度水平相对有限,最高仅能达到约 10,000 尼特,这与 AR 玻璃应用所期望达到的高亮度标准相去甚远,通常后者需要更高、更稳定的光照性能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中的清晰可见度。因此,在追求卓越视觉体验和功能性的 AR 设备中,硅片上的 OLED 技术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Kim阐述道,Apple Vision Pro中所搭载的OLEDoS技术当前呈现出的亮度范围在1,000至3,000尼特之间,这款设备更倾向于被视为一种融合了现实与虚拟元素的“眼镜”装置,而非单纯的增强现实玻璃方案。
OLEDoS技术适用于装备有彩色滤光片或近似于太阳镜材质的增强现实装置,然而,在户外环境下供穿戴者自由行走时,该系统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