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补偿是指在调音过程中,通过调整调音台上的均衡器等设备,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增益或衰减,以改善声音的音质和音色,使其更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景或满足听众的听觉需求。
音质补偿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效果
低音补偿:主要影响音乐的节奏感和力度。16Hz~64Hz的频率范围虽然人耳不易察觉,但对音乐的基础氛围有重要影响。63Hz~250Hz是低音区核心,对低音节奏型乐器如贝斯和低音鼓的音质调整至关重要。
中音补偿: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明亮度。250Hz~2000Hz为中低音区,2000Hz~4000Hz为中高音区。提升中高音区可以使声音更清晰、明亮,而过度提升则可能导致声音刺耳。
高音补偿:影响声音的高频部分。4000Hz~8000Hz的高音区保持平线特性时声音自然,但需适度调整以避免金属声。
音质补偿的原则和技巧
平线原则:保持各频段声音水平线的平稳,避免过度提升或衰减某一频段,以确保声音的自然与均衡2。
适度原则:对频段的提升或衰减需适量,防止产生不和谐的声音效果或损害音频设备2。
必要原则:根据声源特性和听觉需求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人声演唱时可提升中高频段以增强清晰度,低音乐器则增强低频段以突显音乐基础2。
通过这些原则和技巧,调音师可以有效地进行音质补偿,提升音响系统的整体表现。
电路中的电流信息可提供有关电路状况的有用信息。电流监控电路广泛用于各种仪器仪表领域,以便实现保护、补偿和控制。电流监控的常见应用有电池监控系统、电机控制、过流保护和4 mA至20 mA系统,等等。此外,电流监控在音频等商业应用中也很有用。此类应用之一是监控音频放大器输出到扬声器的电流,以便提供音质补偿和保护。
音质补偿是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不要一次性大幅度调整某个频段,而是应该逐渐增加或减少增益,同时仔细监听声音的变化。这样可以帮助你更精确地找到最佳的音质平衡点。
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持声音的整体平衡性。不要只关注某个频段而忽略了其他频段。同时,可以通过对比调整前后的声音效果来评估你的调整是否有效。
人声:人声主要集中在中频段,特别是1kHz到4kHz之间,这是语音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关键区域。对于男声,可能需要稍微增强低频段以增加厚重感;而女声则可能需要提升中高频段以突出其明亮和甜美的音色。
乐器:不同乐器有其独特的频率响应。例如,低音吉他主要集中在低频段,贝斯则更为集中在低频的60Hz到250Hz之间;吉他则覆盖了中高频段,特别是1kHz到4kHz的明亮音色;小提琴等弦乐器则在高频段有丰富的泛音。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通常包含广泛的频率范围,从低沉的低音到尖锐的高音。根据音乐风格和情绪,可能需要调整不同的频段来增强或减弱特定的声音元素。
音频放大器必须以高效率、低失真的方式再现输入音频信号。在20 Hz到20 kHz音频频率范围内,它应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性能,以便忠实地再现声音和音乐。音频放大器可能需要提供从数毫瓦(用于个人音乐播放器和耳机)到数百瓦(家用和商用音响系统,如剧院、会堂、室外音响系统等)不等的输出功率。本文聚焦于工作在高电压范围的扬声器输出电流监控电路,该电路使用的主要器件是D类放大器、差动放大器AD8479和ADA4805-1。
基本的D类放大器信号流程
音频放大器分为多个类别:A类、AB类、B类和D类。与其他类别放大器相比,D类放大器效率 高,可提供高输出功率驱动。某些商用D类放大器提供每通道1500 W到每通道6000 W的功率能力。
D类放大器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开关放大器或脉宽调制(PWM)放大器。下图显示了一个基本D类放大器的信号流程。
典型D类放大器的工作过程是从比较器开始。一个频率通常介于20 Hz到20 kHz的标准模拟音频信号与一个高频三角波形比较以产生PWM信号。随后,PWM信号驱动输出晶体管,产生一系列电压可能很高的脉冲。 后,一个低通滤波器恢复正弦音频信号。不切换时,通过输出晶体管的电流为0;低导通电阻降低I2R损耗,从而显著减少输出级的总功率损耗。这样便可实现高效率。
即使D类放大器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运行优势,某些技术仍能改善音频质量,例如使用反馈和预失真机制。下图显示了一个使用反馈机制的基本D类放大器。在反馈机制中,输出信号(通常来自滤波器)被送至输入端的误差校正模块。误差校正模块可以是全模拟式,或者采用数字处理故意使音频信号预失真,从而校正输出瑕疵并改善音频输出质量。除了?扬声器的固有非线性之外,扬声器阻抗因为温度和老化而变化的趋向也可能引起这种瑕疵。
电流监控电路可以获取要反馈的数据进行误差校正。选择适合这种用途的器件的挑战在于:器件必须足够鲁棒以便接收音频放大器输出端的高压脉冲。AD8479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即使存在高输入共模电压,它也能工作。电路中还加入了ADA4805-1,作为低失调、低噪声的模数转换器(ADC)驱动器。
AD8479是一款精密差动放大器,即使存在高达±600 V的共模电压,它也能 测量差分信号。图3所示的输入共模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关系曲线表明了这种能力。它具有以下特性:低失调电压、低失调电压漂移、低增益误差漂移、出色的共模抑制比(CMRR)和宽频率范围。在本应用笔记中,AD8479配置为高端电流检测放大器,用于监控D类音频放大器的电流。AD8479同时具有130 kHz的带宽,可满足音频应用的带宽需求。
采用AD8479和ADA4805-1的电流监控电路
ADA4805-1是一款低输入失调电压和低输入失调电压漂移轨到轨放大器。ADA4805-1的增益设置为10,产生的输出电压通常在下 的输入电压范围内。下 通常使用逐次逼近型(SAR) ADC来处理音频信号。所用的D类放大器为一款25 W到500 W可扩展输出功率D类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配置±50 V电源电压,提供1 kHz正弦输出。AD8479输出馈送到ADA4805-1输入,后者用作ADC驱动器,增益为10。电阻容差应较低,以免电路产生较大失调漂移。
对于本电路所用的D类放大器,流经检测电阻(RSENSE)的电流为4.74 A,产生475.71 mV峰值的满量程电压。共模电压为37.9 V峰值。
电流监控的主要误差源分析
CMRR表示器件抑制各输入端共模干扰信号的能力。数学上,它指共模增益变化与差分增益之比。如果存在高共模电压,尤其是当测量小差分信号时,此参数常常是 大的误差贡献因素之一。CMRR产生一个对应的输出失调电压误差,该误差是系统总误差的一部分。AD8479的额定CMRR为96 dB。另一个误差源是失调电压。满量程信号越小,失调电压贡献的误差越大。
AD8479的输入失调电压为1 mV,转换为ppm时,贡献满量程(FS)的2102 ppm。ADA4805-1引入125 μV失调电压,其乘以增益10,故而失调电压引起的总误差为满量程(FS)的3352 ppm。此外,数据手册显示AD8479具有0.02% FS的增益误差,因而AD8479给电路带来的误差为200 ppm FS。
表1和表2分别汇总了AD8479和ADA4805-1的主要误差源。AD8479失调电压贡献的误差 大,在37.9 V输入共模电压下,其为2102 ppm FS。共模电压贡献的误差为1262 ppm FS。这里,对于37.9 V共模电压和0.1 检测电阻(参见图1),失调电压贡献的误差 大,输入共模电压次之,不过,如果共模电压更大,它将成为 大的误差来源。例如,在250 V共
模电压下,共模误差贡献为8329 ppm FS。对于高电压D类放大器,这种共模电压是很常见的。此外,检测电阻越大,其引起的压降越大,导致满量程电压提高,这 终会降低所有误差贡献。
下图显示了电流检测电路的响应测试结果。其中还包括AD8479的输入电压、AD8479的输出电压和ADA4805-1输出端的放大信号。大约4.74 A的电流流入检测电阻和负载。反相输入端信号约为±38 V,大约±500 mV出现在AD8479输出端,这显示了AD8479在高共模电压存在的情况下测量差分信号的能力。
实测电流和电压
实时监控不仅需要高 器件,还要求快速响应,以便应对目标电流的突然变化。输出信号的变化速度必须跟得上输入信号的变化速度,这就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正确解读扬声器的电气状态,甚至短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