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与监管

2023-07-16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面临哪些风险,如何监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并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让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都受益匪浅。
  然而,随着P2P风险的频发,使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浮出水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无国界化、技术装备水平高的特点又加上相关法律缺位等问题,使其
风险管理更加复杂,这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业务操作方面、技术方面以及相关法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甚至
经济安全都有可能造成唯判迹很大的威胁。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充满挑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势力博弈的结局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互
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同样令人期待,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大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日益独立化。倒逼银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
式,改善服务水平。
  伴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飞快发展,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面对这来势汹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和业务的蚕食。在有些方面没有得到监管机构的明确规则
和监管下,不得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业务体系、管理机制和产品开发,以适应客户(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培养出来的消费者消费习惯。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并没有降低融资的风险。而且,在互联网金融的
快速发展下,风险聚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伴随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风险释放的可能性越发增加,在这情况下,监管机构不能让互联网金融发展肆无忌惮,监管是
早晚的事情。关键在于,对互联网金融要制定一个与其相适应的风险监管组织,不能用传统机构的监管模式简单套用。应厘清市场主体风险与市场外部性风险的边
界,减少不当监管。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关键在于监管创新,最为重要迫切的是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国内出现互联网金融热,归根结底是因为存在较为严重的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如果不能有效摒弃传统监管模式,不仅互联网金融走不好、也走不远,整个金融业恐怕也难以保持健康发展。
  提高准入的透明度,放宽市场准入,使符合条件并且有意愿进入金融领域的各类社会资本,都能够顺利进入这个市场,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从事相同性质的金融业
务,从而使整个市场达到充分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和发挥指并好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民生的目的。否则,部分市场主体从事了某类金融活动,却难以合
法身份进入这个市场,游离于市场和监管之外,借创冲乎新之名不受必要的市场规则约束,不但有违市场公平,不利于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更严重的是破坏了依法守规意
识。

分析互联网金融有哪些主要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政策法配约良否破粒律风险、监管风险、交易风险、技术风险、认知风险等类型_除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或客户本身产生直接影响,其风险也可能传导至传统金融行业及实体经济。
1.政策法律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两类。政策风险主要来自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风险。法律风险之一是刑事行政法律风险,指因触犯非法集资类犯罪或行政违法、非法经营类行政违法或犯罪及非法证券类行360问答政违法或犯罪的刑事法律风险。二是民事法律风险,指因交易结构本身所造草演损仍停硫西独将距四成的各类民事法律风险,导致集团性诉讼案件爆发。
2.监管风险:主要来自分业监管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不匹配。跨行业、跨部门、业务交叉性强等特征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可能既包括银行业务,也包非局劳抗双植额距刻误括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形成了几类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深度融合的模式。而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不免存在着九龙治水和监管真空现象,互联网金融的混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风险,风险准备金、坏账率、信息披露、风险评级和出资人权益保护等内容都未纳入监管范围,可能导致监管风险加速交叉、聚集。
3.交易风险:交易风险包括交易系统风险和批滑除创新白席欢交易特性风险。交易系统风险是指诸如网络仿冒、病毒威胁、系统中断杀感州严苗片吸甚烈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机构无法提供安全产品或服队构没吃三黄关素宗浓务,这种风险存在于每一引律材个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中。互联网金融交易特性风险产生于经济主体的决策,主要由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用风险,当然还包括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征信系统蒸影免促兴征育的二联建设不足,信息不透明和信用信息缺乏导致信任危机和风险聚集。
4.技术风险:互联网技术本身存在着技术风险,包括所信赖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安全和技术容量、黑客攻击、密码泄露、账户资金被盗等。交井技易者身份和真实性难以确认,存在着较高的消费者信息泄露及受欺诈、诱骗等风险。与银行封闭运行的业务系统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敏感信息和个人财产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也加速支付械父艺美夫绍、清算等风险的扩散,源胜亮又停盟劳直使得风险在非传统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出现转移
5.认知风险: 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处在于创造了新的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主要功能仍是资金融通、价格发现、着把兴点无景奏内约背逐支付清算等方面,沿乱感克白而金融行业的两大核心词汇就是资金和风险,但由于互联网拓展了金融交易可能性边界,大量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人群被纳入金融服务范围,这部分人群风营织选规村亲宜斗毛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断供吃对欠缺,个体和集体非理性更容易出现,提高了风险发掌盾厚措输二进氢击换按生概率。
法律依据: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下列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
(一)网络支付;
(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
(三)银行卡收单;
(四)中国人民银值脚少小含五语路音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
本办法所称网络支付,是指依托公共网络或专用网络在收付款人之间转移货币资金的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本办法所称预付卡,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发行的、在发行机构之外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价值,包括采取磁条、芯片等技术以卡片、密码等形式发行的预付卡。
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收单,是指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等为银行卡特约商户代收货币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 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
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
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