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DC发布了详尽的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行业分析报告。该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全球投资总额接近146.7亿美元于AR/VR领域,并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74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可达38.5%,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尤为迅猛,高达43.8%,位居全球首位。
在2021年,随着包括Meta在内的国内外科技巨头的加入以及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沉寂已久的AR/VR市场迎来了新的生机。以Quest 2为例,其作为Meta旗下的VR设备,在短短三个月内销量突破200万台,最终攀升至240万台,并预测在年底前还将实现700万台的销售佳绩。
中国本土市场方面,VR设备制造商如Pico、大鹏、Nolo及爱奇艺等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IDC预估,2021年中国AR/VR市场的IT相关支出规模约为21.3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壮大至130.8亿美元,使其成为中国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市场。随着VR/AR技术的发展呈现高增速态势,在未来的2022年及后续,预计将持续有更多厂商投入资源,推出各类创新产品。
早在十年前,苹果便前瞻性地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领域中进行了深入布局,并且预计近期将发布其首款VR/AR产品,其售价预计将定位在20,000元左右。业内的诸多猜想围绕这款新产品展开,其中知名分析师郭明錤曾透露,此款设备或将配备15个以上摄像头。
此外,有分析指出,这款AR/VR装备预计将搭载8K超高清显示屏、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以及冷却系统等高精尖配置,并且可能采用苹果自主研发的M1芯片。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公布这一产品信息,但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其一贯的高端定位和市场影响力,苹果的介入将对国内VR/AR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美国专利商标局披露的一项与VR相关的苹果专利表明,该公司正在探索利用散热片为VR OLED屏幕进行有效冷却。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简化结构、减少显示系统中的组件数量、复杂性和重量,从而显著提升用户体验质量。
然而,VR设备在发展中仍面临若干挑战,诸如芯片能效、散热性能、续航时间以及设备自重等关键问题。而苹果及高通的动向无疑预示着,VR/AR领域将迎来技术革新与产品突破,这有望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高通在VR/AR产业中持续深化布局。目前已有超过50款集成骁龙平台的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包括爱奇艺奇遇3、VIVE Flow等均采用其XR系列芯片。近来,高通推出搭载骁龙XR2平台的全新无线AR智能眼镜参考设计,旨在为OEM厂商提供打造下一代无线AR眼镜的技术支撑。
这一无线AR智能眼镜的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取消了与智能手机、Windows PC或处理单元间的连接线,通过集成FastConnect XR软件套件和FastConnect™6900移动连接系统实现低至3毫秒的延迟性能。该设计全面支持Wi-Fi 6/6E和蓝牙连接功能,进一步增强了与智能手机间的通信效率。
总之,苹果和高通等业界巨头的布局不仅预示着VR/AR领域的技术革新潮,也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推动相关设备在各个方面实现显著突破,从而引领行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巨擘的涉足为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市场带来了充沛的动力,终端设备的生产量日益攀升。IDC预测,在接下来五年的周期内,硬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7.8%,并预计在五年的时间段里持续主导中国AR/VR市场的支出份额,占据超过半数的比例。
然而,在价格方面,大多数虚拟现实装备的定价区间普遍位于千元之上。HTC VIVE Flow的市场售价大约为3888元,而Pico Neo3消费版与行业版的价格分别为1999元和4999元。千元左右的高昂价位已然成为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需要权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产品价格的下探趋势,其关键驱动因素可能在于技术的成熟度提升,特别是核心组件—系统芯片的发展。不同档次的芯片不仅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表现,也间接影响了价格策略与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