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市场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能。根据赛迪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已攀升至413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惊人的46%,预计至202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千亿元大关。VR/AR市场的蓬勃兴起,主要驱动力在于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原先,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房地产销售、娱乐休闲等消费场景,如今,其应用范畴已延伸至会展、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尽管目前的主要市场仍然是面向消费者,但显而易见的是,VR技术正在与各类行业深入融合的趋势愈发显著。
面对万亿级别的市场容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产业链内的企业正积极加速其战略布局。近期,显示面板行业的领军企业京东方,在AR/VR领域的投资与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据最新披露,该公司已成功获取了AR/VR隐形眼镜的专利许可权。
根据公开的信息来源,京东方成功获得了一项以“AR/VR隐形眼镜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为题目的发明专利授权,其公告编号为CN109633910B。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京东方在创新性穿戴式显示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先进、便捷的AR/VR产品以隐形眼镜的形式呈现于市场,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应用边界。
根据提供的信息,该款隐形眼镜技术整合了远眼膜与近眼膜,并配置了一个关键的中间层。这一中间层内部搭载了电容式传感器以及信号转换器组件,旨在精确捕捉眼球运动过程中特定位置处电容的变化幅度。通过这些传感器将数据传输至信号转换器,随后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无线电波信号进行发射。
该设计最为显著的优点之一是其对佩戴者舒适性的提升,特别在眼镜框架压迫感方面实现了显著的改善,为使用者带来了更为自然、无负担的视觉体验。
当前,虚拟现实眼镜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其给用户带来的压迫感、延迟响应以及眩晕不适等困扰。其中,引起眩晕的主要因素为屏幕分辨率较低,从而导致画面模糊不清,而观看处理过的3D影像亦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为应对这一问题,提升分辨率成为推动VR技术进步的首要举措。在2020年,HUAWEI VR Glass型号率先实现双眼分辨率高达3200×1600像素,而配备了高通XR芯片的设备更是将显示精度推至4K乃至5K级别。
如今,京东方的一项新专利技术则成功解决了VR眼镜领域中的另一大难题,显著增强了用户体验。
此专利申请于二零一九年一月,由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提出,揭示了该公司在虚拟现实领域持续的技术探索与战略布局。追溯至二零一六年,京东方便已前瞻性地推出AR显示屏和超越高清的AR/VR显示屏,尺寸达两百八十平方英寸,其像素密度较当时六代机型iPhone 6 Plus高出四倍之多。至今,公司已全面掌握相关核心技术,于今年九月起,开始对外供应包括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领域的显示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如VR/AR显示模组和系统设计等。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普及与流行,一众科技企业紧随其后加大了投入力度。令人意外的是,长期远离公众视野的罗永浩亦宣布涉足这一领域,这一举动无疑为元宇宙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虚拟现实技术被视为通往元宇宙领域的首选路径,而VR眼镜则被公认为构建这一新兴数字空间的关键装备。随着VR头戴式显示器在消费市场逐渐迎来转折点,技术的迭代与升级趋势越发明显,特别地,以PC VR为代表的设备正逐步向功能更为全面、一体化的VR一体机转型,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便捷性,更标志着虚拟现实科技步入了更成熟和普及化的阶段。
另一方面,尽管元宇宙目前仍旧处于概念性的构想阶段,相比于虚拟现实,它提供了一种更加全方位且沉浸式的数字空间体验。对于作为关键入口的VR眼镜来说,在真正接入元宇宙之前,仍需克服诸如眩晕感、压迫感等技术挑战,以确保其与元宇宙之间更为无缝的融合。唯有当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得用户在使用VR眼镜时能享受到流畅无阻的体验,这样的元宇宙才有可能超越单纯的VR范畴,成为真正的虚拟现实世界的大门。